伊兰—伊通盆地输导体系与油气运聚

被引:16
作者
梁春秀
魏志平
李本才
盛久斌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
[2] 吉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油气运移; 垂向运移; 侧向运移; 遮挡(地质); 输送; 伊兰—伊通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油气运移的通道称为输导层或运载层。研究表明 ,伊兰—伊通盆地主要发育三种类型的输导层 :储层砂体、基岩不整合及断裂。储层砂体、基岩不整合主要作为油气横向运移的通道 ,断裂既可作为油气的遮挡层又可充当油气运移的通道 ,这与断裂的性质和活动强度有关 ,作为运移通道时主要起着担当油气垂向运移的通道或导致油气直接散失的作用。伊兰—伊通盆地可分为岔路河断陷、鹿乡断陷和莫里青断陷 3个二级构造单元 ,上述三个断陷的输导体系存在着差异 ,并控制了其油气的运聚和分布 :①砂体分布特征决定了莫里青断陷油气以近距离运聚为主 ,而断裂和基岩不整合面也为较长距离运移创造了条件 ;②双二段砂层是鹿乡断陷大南凹陷生成的油气大规模向五星构造带运移的优质输导层 ;③断裂在岔路河断陷中起垂向油气运移通道作用 ,对浅层油气藏的形成和破坏有着双重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2+9 +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盆地深部形成油气藏的有利因素 [J].
周中毅 ;
范善发 ;
潘长春 ;
解启来 .
勘探家, 1997, (01) :7-11+7
[2]   莺-琼盆地盖层封闭特征研究 [J].
黄志龙 ;
高耀斌 ;
郝石生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5, (04) :1-5
[3]   油气运移研究的有效途径 [J].
陈荷立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5, (02) :12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