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人群的社会治理——河南“性奴案”引发的思考

被引:9
作者
黄盈盈 [1 ]
潘绥铭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系
[2] 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性奴案; 边缘人群; 社会治理; 社会管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 [国家行政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河南"性奴案"引发了社会上针对"边缘人群的社会管理缺失"问题的热议。针对边缘人群的社会治理,首先需要在"善治"的框架下讨论治理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其次需要检视捆绑着现行治理实践的理念、逻辑与情感结构;最后需要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充分考虑被治理对象的生存状态与主体声音。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走向积极的社会管理 [J].
孙立平 .
社会学研究, 2011, 26 (04) :22-32+242
[2]   作为社会管制的社会管理理论初探 [J].
曹海军 .
探索, 2010, (03) :138-143
[3]   中国治理变迁30年(1978—2008) [J].
俞可平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08, (03) :5-17+159
[4]   民间组织与社会治理 [J].
卢汉龙 .
探索与争鸣, 2006, (05) :22-25
[5]  
性社会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潘绥铭, 2011
[6]  
危险的愉悦[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美)贺萧(GailB.Hershatter)著, 2003
[7]  
洛阳性奴案:边缘化人群如何维护生存权益 .2 http://www.rednet.cn .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