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与 Pn 波速度的变化

被引:3
作者
黄少鹏
汪集旸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实验室 中国 北京
[3] 中国
关键词
大地热流; 莫霍面; 热状态; 地震波速度; 压力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温度是影响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大地热流是地球内部温度分布的最直接的的反映.一些学者认为,壳-幔界面的 Pn 波速度(Vpn)与大地热流(q)有着密切的负相关关系根据热流数据覆盖区大地构造格局和地震测深剖面的展布情况,作者划分了22个地区和构造单元,对中国大陆地区 q-Vpn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两者严重偏离预期的负线性关系,对 Pn波速度和热流值分别进行压力和地壳岩石生热率校正,并未能使两者的关系得到明显的改善.笔者认为,对于象中国大陆这样具有非常复杂的演化历史和深部构造背景的大区域尺度而言,莫霍面温度差异并不是影响地震波速度的最重要因素,q-V(pn)关系中深部热状态的信息可能被众多的“噪音”所淹没.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5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下扬子地区符离集—奉贤地震测深资料解释 [J].
张四维 ;
张锁喜 ;
唐荣余 ;
梁中华 ;
宋文荣 ;
唐建民 ;
刘建达 ;
宋建军 .
地球物理学报, 1988, (06) :637-648
[2]   江西永平爆破北西测线资料再解释 [J].
朱良保 ;
宋仲和 .
地球物理学报, 1987, (02) :169-177
[3]   攀西构造带南部地壳与上地幔结构的爆炸地震研究 [J].
熊绍柏 ;
滕吉文 ;
尹周勋 ;
赖明惠 ;
黄一平 .
地球物理学报, 1986, (03) :235-244+313
[4]   滇西地区地壳结构的爆破地震研究 [J].
胡鸿翔 ;
陆涵行 ;
王椿镛 ;
何正勤 ;
朱良保 ;
颜其中 ;
樊跃新 ;
张国庆 ;
邓英娥 .
地球物理学报, 1986, (02) :133-144
[5]   中国西部地区门源—平凉—渭南地震测深剖面资料的分析解释 [J].
张少泉 ;
武利均 ;
郭建明 ;
陈学波 ;
赵静娴 ;
丁韫玉 ;
黄长林 ;
张诚 ;
陈志泰 .
地球物理学报, 1985, (05) :460-472
[6]   中国东部马鞍山—常熟—启东地带地壳与上地幔结构和速度分布的爆炸地震研究 [J].
滕吉文 ;
孙克忠 ;
熊绍柏 ;
姚虹 ;
尹周勋 ;
程立芳 ;
薛长顺 ;
田东生 ;
郝天珧 ;
赖明惠 ;
伍明储 .
地球物理学报, 1985, (02) :155-169
[8]   中国第一批大地热流数据 [J].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热组 .
地震学报, 1979, (01) :91-107
[9]   柴达木东盆地的深层地震反射波和地壳构造 [J].
滕吉文 .
地球物理学报, 1974, (02) :122-135
[10]   我国西北地区地壳中的高速夹层 [J].
曾融生 ;
滕吉文 ;
阚荣举 ;
张家茹 .
地球物理学报, 1965, (02) :9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