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班戈县扎穷地区古生界混杂岩块中发现中生代化石

被引:10
作者
孟亚洲 [1 ,2 ]
纪占胜 [1 ]
姚建新 [1 ]
武桂春 [1 ]
孙倩 [1 ,3 ]
廖卫华 [4 ]
潘华璋 [4 ]
机构
[1] 国土资源部地层与古生物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3]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4]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西藏; 冈底斯古陆; 珊瑚; 腹足类; 晚侏罗世; 早白垩世; 吐卡日组; 多尼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5 [古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西藏班戈县新吉乡扎穷地区新发现了晚侏罗世珊瑚化石10属11种:Stylina?sp.、Goniocora annulata Roniewicz,Epistreptophyllum cf.cornutiformis(Gregory),Solenocoenia?sp.,Calamophylliopsis moreauana(Michelin),Thamnasteria?sp.,Clausastraea?sp.、Isastraea?sp.,Montlivaltia?sp.,Montlivaltia tenuilamellata Roniewicz,Thecosmilia?sp.,早白垩世珊瑚化石3属3种:Eohydnophora tosaensis Yabe&Equchi、Clausastraea tabulate Morycowa、Stylosmilia baojiensis sp.nov.,早白垩世腹足类化石5属8种:Mesoglauconia neumayri(Nagao),Rhabdocolpus asiaticum Djalilov,Pseudomesalia bangoinensis Yu,Mesoglauconia bicarinata(Hamlin),Mesoglauconia arkelli Mennessier,Nerinea domaensis Yu,Mesoglauconia cf.arkelli Mennessier,Microschizacf.inflata Orbigny。根据上述化石,原中二叠统下拉组被修订为上侏罗统吐卡日组和下白垩统朗山组,原下石炭统永珠组被修订为下白垩统多尼组。上述地层时代修订的意义如下:(1)上侏罗统吐卡日组的分布范围向南可以到达扎穷地区,进一步否定了冈底斯南部在晚侏罗世是古陆的认识。(2)朗山组和多尼组的发现指示早白垩世海相地层分布范围向南可以扩展到扎穷地区,这对冈底斯南部在早白垩世是古陆或岛弧的认识提出了质疑。(3)扎穷地区不存在古生界岩块与中侏罗统蛇绿岩构造混杂的现象。本区的构造活动强度并不强烈,没有造成古生界岩块大规模出露并混杂堆积的现象。(4)因为吐卡日组、多尼组和朗山组分布范围的扩大、措勤盆地中部构造破坏并不强烈,所以措勤盆地的油气前景进一步变好。
引用
收藏
页码:812 / 82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青藏高原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M].王剑; 等著.地质出版社.2009,
[2]  
青藏地区油气资源潜力分析与评价.[M].刘家铎等; 著.地质出版社.2007,
[3]  
西藏高原石油地质.[M].付孝悦;张修富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
[4]  
青藏高原重点沉积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分析.[M].王剑等著;.地质出版社.2004,
[5]  
青藏高原中生界沉积相及油气储盖层特征.[M].赵政璋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
[6]  
西藏自治区岩石地层.[M].夏代祥; 刘世坤; 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7]   羌塘中生代海相盆地演化与后期改造及油气赋存 [J].
刘池洋 ;
郑孟林 ;
杨兴科 ;
何碧竹 ;
任战利 ;
郭佩 .
地质学报, 2016, 90 (11) :3259-3281
[8]   西藏保吉地区晚侏罗世珊瑚动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J].
孟亚洲 ;
纪占胜 ;
廖卫华 ;
姚建新 ;
武桂春 ;
孙倩 ;
武振杰 .
地质学报, 2016, 90 (05) :833-847
[9]   羌塘盆地隆鄂尼—昂达尔错古油藏逆冲推覆构造隆升 [J].
吴珍汉 ;
刘志伟 ;
赵珍 ;
季长军 ;
叶培盛 .
地质学报, 2016, 90 (04) :615-627
[10]   断裂带油气幕式运移:来自物理模拟实验的启示 [J].
张少华 ;
杨明慧 ;
罗晓华 .
地质论评, 2015, 61 (05) :1183-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