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变迁的实证分析:基于创新系统的观点

被引:238
作者
李习保
机构
[1] 清华大学技术经济与管理系
关键词
创新系统; 专利; 随机前沿;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07.12.003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地区创新能力的普遍提高,区域之间创新能力的差别也越来越明显,以发明专利量衡量的创新产出在空间上呈现日趋集聚的现象。本文基于区域创新系统的分析框架,根据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1998~2005年的创新活动数据,以职务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作为创新产出的指标,实证分析影响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的效率因素,并解释导致这种差异和区域集聚的制度原因。研究发现,导致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差异日益扩大的原因主要在于不同地区之间创新效率差异的扩大,而影响创新效率的因素包括区域创新主体的构成、政府的支持以及与工业结构有关的创新环境。由于企业的创新能力存在区域集聚趋势,随着各地区研发投入模式向以工业企业为主体转变,区域的总体创新能力在空间分布上亦日趋集中。因此,创新主体的构成变化和企业创新能力的地区差异是导致我国区域创新系统整体绩效的集聚趋势加剧的根本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30+171 +171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 [1] 2002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3, (04) : 5 - 11
  • [2] 区域创新机构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
    官建成
    刘顺忠
    [J]. 科学学研究, 2003, (02) : 210 - 214
  • [3]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分布与成因
    柳卸林
    胡志坚
    [J]. 科学学研究, 2002, (05) : 550 - 556
  • [4]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分布及成因分析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柳卸林
    [J]. 重庆商学院学报, 2002, (03) : 3 - 5
  • [5] 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的评价
    刘顺忠
    官建成
    [J]. 中国管理科学, 2002, (01) : 76 - 79
  • [6] 基于聚类分析的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研究
    刘友金
    李洪铭
    叶俊杰
    [J]. 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1, (02) : 24 - 29
  • [7] 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甄峰
    黄朝永
    罗守贵
    不详
    [J]. 科学管理研究 , 2000, (06) : 5 - 8
  • [8]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in Asian countries: A new way of exploiting the benefits of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J] . Bjorn Asheim,Jan Vang.Innovation . 2006 (1-2)
  • [9] National innovative capacity in East Asia
    Hu, MC
    Mathews, JA
    [J]. RESEARCH POLICY, 2005, 34 (09) : 1322 - 1349
  • [10] Catching up or standing still?[J] . Jeffrey L. Furman,Richard Hayes.Research Policy . 2004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