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学史上的“坐禅”观念 以六到九世纪禅史案例为中心

被引:2
作者
龔隽
机构
[1] 广州中山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一行三昧; 般若; 門下; 自性戒; 弘忍; 戒法; 道信; 楞伽; 北宗; 神秀; 文殊; 戒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948 [对佛教的分析和研究];
学科分类号
010107 ;
摘要
<正>顾名思义,禅宗与传统佛教史上的"坐禅"当然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思想关联,在中国禅宗的发展史中,对於禅坐的观念也可谓经历了相当复杂的"典范转移"(paradigmatic shift),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坐禅"观念。这些不同类型的禅坐观念间既有内在的思想联系,也存在异质性的变化。简单地把中国禅宗各家有关"坐禅"的观念理解为佛教历史上一次思想革命或旧传统的复归,都无法深入解释禅宗史上"坐禅"思想的复杂性。①本文拟就中国禅学史——主要是六到九世纪这段禅学史中有关"坐禅"的若干问题展开讨论。严格地说,这并不是对禅史中的"坐禅"概念进行全面的历史论述,而是抽取其相关的几个重要问题作思想的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9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全唐文....,
[2]  
宋高僧传....,
[3]  
全唐文..李邕;..,
[4]  
人:游戏者.[M].(荷)胡伊青加(JohanHuizinga)著;成穷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5]  
祖堂集.[M].(南唐)释静;释筠编撰;吴福祥;顾之川点校;.岳麓书社.1996,
[6]  
注维摩诘所说经.[M].(后秦释)僧肇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7]  
中国禅宗史.[M].印顺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
[8]  
宋高僧传.[M].(宋)赞 宁撰;范祥雍点校;.中华书局.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