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中游绿洲及绿洲—荒漠生态脆弱带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22
作者
张勃 [1 ]
张华 [1 ]
张凯 [2 ]
张明军 [1 ]
林清 [3 ]
鲁安新 [4 ]
郭正刚 [5 ]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3] 广西师范学院资源环境科学学院
[4]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5]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绿洲; 生态过渡带; 土壤含水量; 生态裂谷; 凝结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黑河中游平川绿洲和六坝绿洲为例,对绿洲及绿洲-荒漠生态过渡带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无灌溉条件下绿洲及绿洲-荒漠生态过渡带的土壤含水量水平分异明显,绿洲土壤含水量高于绿洲-荒漠生态过渡带和荒漠地区土壤含水量,并出现从绿洲到绿洲-荒漠过渡带和荒漠依次递减的趋势,主要受土壤性状、土壤水分水平运动和绿洲-荒漠局地大气环流影响;绿洲活动层土壤含水量垂直分异上表现为从表层向下逐渐增加,而过渡带和荒漠区活动层土壤含水量垂直分异则是表层和底层比20~30cm处低,可能与荒漠土壤凝结水的形成与运动有关。受绿洲地下水过度开采和绿洲边缘人类活动影响,在绿洲-荒漠过渡带形成了生态裂谷,对绿洲生态系统的安全构成威胁。
引用
收藏
页码:321 / 32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1]   西北地区沙丘凝结水形成机制及对生态环境影响初步探讨 [J].
曹文炳 ;
万力 ;
周训 ;
胡伏生 ;
陈劲松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3, (02) :6-10
[12]   绿洲-荒漠交错带环境特征初步研究 [J].
贾宝全 ;
慈龙骏 ;
蔡体久 ;
高志海 ;
丁峰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9) :1104-1108
[13]   干旱区的绿洲效应 [J].
张强 ;
胡隐樵 .
自然杂志, 2001, (04) :234-236
[14]   河西走廊沙漠和绿洲下垫面生态条件下能量交换若干特征 [J].
郑海雷 ;
王介民 ;
米谷俊颜 ;
大龙英治 ;
黄子琛 ;
赵松岭 .
生态学报, 2000, (01) :89-93
[15]   绿洲附近荒漠大气逆湿的外场观测和数值模拟 [J].
张强 ;
赵鸣 .
气象学报, 1999, (06) :728-740
[16]   干旱区绿洲与荒漠相互作用下陆面特征的数值模拟 [J].
张强 ;
赵鸣 .
高原气象 , 1998, (04) :2-13
[17]   黑河实验(HEIFE)能量平衡和水汽输送研究进展 [J].
胡隐樵 .
地球科学进展, 1994, (04) :30-34
[18]   土壤水、盐、人渗变异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的空间序列分析 [J].
李鸿杰 ;
杜历 .
土壤学报, 1993, (01) :60-68
[19]   河西地区热量平衡和蒸散的初步观测研究 [J].
苏从先 ;
胡隐樵 ;
江灏 ;
张永丰 ;
卫国安 .
高原气象, 1987, (03) :217-224
[20]  
李天杰等编.土壤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