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传播的兴起与微博文化的若干思考

被引:18
作者
夏德元 [1 ,2 ]
机构
[1] 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2] 上海教育音像出版社
关键词
大众传播媒体; 新新媒介; 媒介化社会; 微博文化; 自媒体; 大众传播媒介; 电子媒介; 微博平台; 第五媒体; 第四媒体; 网络媒体; 新浪微博; 微博传播; 莱文森; 若干思考;
D O I
10.16100/j.cnki.cn32-1815/c.2012.01.020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一、对大众的传播与大众参与的传播当我想表达由大众发起或参与的传播时,很自然地写到"大众传播"几个字。但是,再次读到这几个字的时候,却发现它所表达的意思完全是另一回事,甚至恰恰相反——它原来是指对大众的传播。对大众的传播已经事先占有了"大众传播"之名,使得我们在说大众传播时,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 普通人与媒介.[M].(澳) 特纳 (Turner;G.) ;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 [2] 新新媒介.[M].(美) 莱文森; 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 [3] 网络传播概论.[M].雷跃捷; 辛欣; 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 [4] 人类传播理论.[M].()斯蒂芬·李特约翰著;史安斌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 [5] 乌合之众.[M].(法) 勒庞; 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 [6] 人的教育.[M].(德)福禄培尔(FriedrichFrobel)著;孙祖复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 [7] 通向解释学辩证法之途.[M].何卫平著;.上海三联书店.2001,
  • [8] 游戏的人.[M].[荷]约翰·赫伊津哈(JohanHuizinga)著;多人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
  • [9] 古希腊哲学.[M].苗力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 [10] 动机与人格.[M].马斯洛(Maslow;A.H.)著;许金声;程朝翔译;.华夏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