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郯庐断裂带北段的形成时间及其动力学特征(英文)
被引:10
作者
:
王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王瑜
窦立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窦立荣
机构
:
[1]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
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勘探与开发科学研究院
来源
:
地震地质
|
1997年
/ 02期
关键词
:
郯庐断裂带,同位素年龄测定,断层滑动,太平洋板块;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郯庐断裂带在中国东北地区延伸,切过辽河盆地东部坳陷后分为依兰-伊通、密山-敦化和四平-长春三条断裂。在依兰-伊通断裂带内利用40Ar/39Ar法测得断层岩(云母石英片岩)中黑云母单矿物的年龄为(100±2.3)Ma。同时测得断裂带内辉绿岩的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100±5.9)Ma,辉石的40Ar/39Ar坪年龄为105Ma。从依兰-伊通断裂错开中生代花岗岩体、古生界地层、白垩系泉头组的露头对比,以及断裂带内应变测量等获得区内断层的走滑距离为4km左右。断层切过下白垩统泉头组(122Ma,K-Ar法)并被上白垩统嫩江组所覆盖。这段走滑断层的活动对邻近盆地产生了影响,造成盆地中的反转构造。该走滑断层是在中国东部地区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运动基础上形成的,并与俯冲的西太平洋板块及其引起的上地幔物质运动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90+92+94+96+91+93+95 / 90+92+94+96+91+93+95
页数:8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