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碧岩成因综述

被引:8
作者
李增田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关键词
细碧岩; 低级变质作用; 火山岩; 玄武岩; 基性岩; 组构; 低温矿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根据近年来的地质调查和实验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和评述了六种主要的细碧岩成因假说。其中岩浆结晶观点如原生岩浆结晶说、派生岩浆结晶说、混染岩浆结晶说;后成改造观点有内源热液交代说、外源热液交代说、变质热液交代说。笔者认为,用后威改造作用,其中主要是循环海水的低温蚀变作用和低级变质作用来解释细碧岩的成因可能比较合理。因为,这一假说既能比较满意地解释细碧岩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岩石组合、结构构造和产出地质环境等方面的特征,尤其是细碧岩的低温矿物和高温组构与现代洋底蚀变玄武岩之间的相似性;又有实验资料,尤其是海水—玄武岩交换反应和钠长石化实验中,元素迁移和矿物变化规律的最新研究成果作支柱。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细碧角斑质火山岩若干问题 [J].
夏林圻 ;
夏祖春 .
西北地质科学, 1987, (05) :1-30
[2]   浙江西裘细碧角斑岩的成因与相关幔源花岗岩类的特征 [J].
祁岖 ;
周新民 ;
王德滋 .
岩石矿物学杂志, 1986, (04) :299-308
[3]   浙江省中岙细碧岩类岩石学岩石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J].
邓尔新 .
地球科学, 1986, (05) :507-515
[4]   甘肃白银厂细碧岩岩石学特征和成因的初步研究 [J].
陈亚东 ;
袁奎荣 .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 1983, (01) :15-30
[6]   EXPERIMENTAL SEAWATER-BASALT INTERACTIONS - EFFECTS OF COOLING [J].
HAJASH, A ;
ARCHER, P .
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1980, 75 (01) :1-13
[7]  
变质岩岩石学教程.[M].游振东;王方正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8,
[8]  
变质作用与变质带.[M].[日]都城秋穗 著;周云生 译.地质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