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云极化降水起电机制的一种计算

被引:7
作者
言穆弘
葛正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电场力; 冰晶; 反向电流; 电荷量; 雨滴碰撞; 雷雨云; 积雨云; 冰雹; 雹粒; 云滴; 降雨率; 起电机制; 微库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用一个与时间有关的数值模式,采用极化降水起电机制,模拟雷暴和雹暴中电场增长过程。 计算结果指出,冰雹碰撞冰晶起电率最高,在2—26毫米/时降雹强度形成后约200—750秒内能够产生触发闪电电场,最大电场甚至可达7000伏/厘米。雨滴碰撞云滴起电较弱,但若有足够的起电时间(500—1700秒),也能产生4000伏/厘米左右的电场。产生足以触发闪电电场的临界降雨率是3毫米/时,和实测相符。冰雹碰撞云滴起电,在云滴浓度较高时,有较大起电率。 不同的云滴浓度,可以有差异很大的起电结果。较低的云滴浓度,即便有很强的降雨率也不能产生闪电,这也符合观测结果。 在云中达到的实际最大电场约为4000伏/厘米时,降水元仍有很大降落速度,并不悬浮。电场力对电场增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小冰晶的反向电流作用可以忽略。计算得到的单个雹粒电荷量约为-100—-400微微库仑(2—3毫米半径),雨滴电荷为-3—-10微微库仑(0.8毫米半径),和飞机实测结果相符。 云体初始电状态可以改变达到最大电场值的时间,而对电场值影响很小。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RES[P]. 澳大利亚专利:AU5679373A,197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