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瓮安生物群和磷矿形成的沉积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44
作者
郭庆军
杨卫东
刘丛强
Harald Strauss
王兴理
赵元龙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2] Geologisch-Pal~ontologisches Institut
[3] Universit~t Mnster
[4] 贵州工业大学资源和环境工程学院 贵阳
[5]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6] 北京
[7] 贵阳
[8] Corrensstrasse
[9] 不详
关键词
贵州; 瓮安生物群; 海底热水作用; 瓮安磷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9.21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运用沉积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 ,通过对瓮福磷矿陡山沱组地层古地理背景与沉积环境分析 ,进一步揭示沉积记录中热水作用的客观存在性。研究认为 ,上震旦统陡山沱组“瓮安生物群”繁盛及磷块岩富集与海底热水喷流活动存在联系 ,热水活动在海洋生物的繁盛和海洋磷的运移过程中可能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 ,在缺氧带和亚氧化带的大量细菌对磷的分解和有影响力的铁 硫酸盐的循环作用下 ,富集的磷在海底上升洋流作用下 ,运移到氧化还原界面上富集成矿。
引用
收藏
页码:202 / 20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粤西古水剖面震旦系顶部层状硅岩的热水成因属性: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J]. 周永章,涂光炽,卢焕章.沉积学报. 1994(03)
[2]   热水沉积作用的概念和几个岩石学标志 [J].
陈先沛 ;
高计元 ;
陈多福 ;
董维全 .
沉积学报, 1992, (03) :124-132
[3]  
高等地球化学[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编, 1998
[4]  
滇黔磷块岩沉积学、地球化学与可持续开发战略[M]. 地质出版社 , 杨卫东等著, 1997
[5]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M]. 科学出版社 , 王中刚等 编著, 1989
[6]  
元素地球化学导论[M]. 地质出版社 , 刘英俊, 1987
[7]  
Phosphorus and phosphorites: Sedimentology and environments of formation .2 Glenn C R,Follmi K B,Riggs S R,et al. Eclogae Geol. Helv .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