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农村垃圾产生特征及处理方式的调查分析

被引:35
作者
高海硕
陈桂葵
黎华寿
骆世明
段雄伟
刘亚玲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部华南热带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等学校农业生态与农村环境重点实验室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关键词
广东省; 农村; 垃圾; 垃圾处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705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了解目前广东省农村垃圾的处理现状,采用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广东省33个县(市、区)中的256个行政村为调查对象,每村随机选取10户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农村垃圾中来源于生活性垃圾占60.13%,来源于生产性垃圾占39.87%;生产性垃圾中主要是种植业垃圾和工业垃圾,各占32.87%和29.73%。各地区农村垃圾产量差异较大,在调查区县中,人均垃圾总产生量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东莞和中山的村庄,最少的是揭阳和梅州的村庄。从全省来看,农村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是随意处置,占37.89%,其次是由乡(镇)派车外运统一进行处理,占25.78%,在珠三角和粤北的韶关则主要是由乡(镇)派车外运统一处理。以农户为单位产生的垃圾来源统计分析结果显示,91.58%农户的垃圾主要来源于生活废弃物,8.16%农户垃圾的主要来源是养殖业废弃物。农户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最高的是东莞0.82kg.d-1,其次是广州0.75kg.d-1,最低的是茂名和清远,均为0.31kg.d-1;38.86%的农户的家庭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是随意堆放,57.76%的农户生活垃圾是收集堆放的,收集堆放方式中有31.64%是填埋处理,19.06%是焚烧处理,7.06%是生物处理。为了实现各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农村垃圾应该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因地制宜地组合选用垃圾处理处置技术。
引用
收藏
页码:1445 / 145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我国村镇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与技术路线探讨 [J].
何品晶 ;
张春燕 ;
杨娜 ;
章骅 ;
吕凡 ;
邵立明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 29 (11) :2049-2054
[2]   北方典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初探——以曲周县王庄村为例 [J].
于晓勇 ;
夏立江 ;
陈仪 ;
王浩民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 29 (08) :1582-1589
[3]   不同类型农村住户生活垃圾特征识别 [J].
陈仪 ;
夏立江 ;
于晓勇 ;
陈梦慧 ;
杨宝刚 ;
赵志友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0, 29 (04) :773-778
[4]   海南省琼海市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特征及就地处理实践 [J].
张静 ;
仲跻胜 ;
邵立明 ;
何品晶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 (11) :2422-2427
[5]   天津市农村地区垃圾与污水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J].
王洋 ;
曾强 ;
刘洪亮 ;
冯利红 .
现代预防医学, 2008, (19) :3687-3689
[6]   2006年山东省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状况调查 [J].
石峰 ;
范立建 ;
吕实波 ;
孔凡玲 ;
孙国栋 .
预防医学论坛, 2008, (09) :774-775+778
[7]   太湖流域农村生活垃圾面源污染贡献值估算 [J].
刘永德 ;
何品晶 ;
邵立明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8, (04) :1442-1445
[8]   水源保护区不同类型村庄生活垃圾产生特征分析 [J].
郑玉涛 ;
王晓燕 ;
尹洁 ;
王连荣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8, (04) :1450-1454
[9]   陕西省淳化县农户生活垃圾处理方案的比选与分析 [J].
吴婧 ;
韩兆兴 ;
王逸汇 ;
徐琳瑜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8, (01) :43-46
[10]   农村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生活垃圾的产生特征与管理模式初探——以太湖地区农村为例 [J].
武攀峰 ;
崔春红 ;
周立祥 ;
李超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 (01) :237-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