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荆州黑麦种质导入栽培小麦的研究(Ⅰ)

被引:4
作者
亓增军
庄丽芳
刘大钧
陈佩度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特异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
关键词
普通小麦; 荆州黑麦; 可交配性; 育性; 染色体配对; 双二倍体; C分带; 荧光原位杂交(FISH);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035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挖掘和利用荆州黑麦中的抗性基因 ,选用感病对照品种辉县红小麦与荆州黑麦进行了杂交。结果表明 :辉县红与荆州黑麦有较好的可交配性 ,杂交结实率为 6 3 5 % ;染色体配对分析表明杂种F1平均交叉结数为 1 92 ,其染色体构型为 2 4 42Ⅰ + 1 6 1+ 0 11○Ⅱ + 0 0 5Ⅲ ;C 分带和FISH (荧光原位亲交 )分析表明 ,87 7%的二价体和三价体发生在小麦种内 ,10 8%发生在小麦与黑麦之间 ,而仅有 1 5 %发生在黑麦染色体之间 ;杂种F1在开放授粉条件下结实率为 0 3粒 /穗 ;杂种F2 种子根尖染色体数变幅为 42~ 5 1条 ,其中黑麦染色体变幅为 4~ 9条。通过秋水仙碱加倍获得了两类辉县红 荆州黑麦双二倍体荆辉 1号和荆辉 2号 ,其染色体数均为 2n =5 4,含 7对黑麦染色体 ,但荆辉 1号的 1R染色体发生了明显变化。两种双二倍体均能自交结实 ,并高抗小麦白粉病。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花粉小麦染色体工程
    胡含
    张相岐
    张文俊
    景建康
    王二明
    王献平
    [J]. 科学通报, 1999, (01) : 6 - 11
  • [2] 普通小麦与黑麦属间杂种(F1)育性特点的研究
    亓增军
    王洪刚
    李晴祺
    [J]. 实验生物学报, 1998, (03) : 291 - 301
  • [3] 中国小麦育种研究进展.[M].庄巧生;杜振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 [4] TRANSFER OF HESSIAN FLY RESISTANCE FROM RYE TO WHEAT VIA RADIATION-INDUCED TERMINAL AND INTERCALARY CHROMOSOMAL TRANSLOCATIONS
    FRIEBE, B
    HATCHETT, JH
    GILL, BS
    SEBESTA, EE
    [J].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991, 83 (01) : 33 - 40
  • [5] TRANSLOCATIONS AND OTHER KARYOTYPIC STRUCTURAL-CHANGES IN WHEAT X RYE HYBRIDS REGENERATED FROM TISSUE-CULTURE
    LAPITAN, NLV
    SEARS, RG
    GILL, BS
    [J].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984, 68 (06) : 547 - 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