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14起学校重大伤寒、副伤寒疫情分析

被引:24
作者
唐振柱
林玫
曾峻
董柏青
李翠云
王鸣柳
谭冬梅
权怡
龚健
机构
[1]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南宁
[3] 南宁
[4] 南宁
关键词
伤寒; 副伤寒; 流行病学; 学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78.2 [学校保健服务]; R516.3 [伤寒、副伤寒及其他沙门氏菌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了解学校发生伤寒、副伤寒重大疫情的原因及其流行因素,为控制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统计和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各地、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报告和学校重大伤寒、副伤寒疫情调查处理报告。结果 1996~2002年广西共发生14起学校内重大伤寒、副伤寒疫情,其中甲型副伤寒11起,伤寒2起,甲型副伤寒和伤寒混合流行1起;发生在大专院校3起,高级中学3起,初级中学8起;农村10起,城市4起。各学校学生罹患率1.9%31.1%,平均10.3%,教职工平均1.6%,差异有显著性(P<0.01);流行时间最短15 d,最长115 d;传播途径水型11起,食物型3起。每年5~6月和10~11月为流行高峰期。学校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状况恶劣,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低,疫情迟报、误诊和缺乏预警机制是疫情发生的重要原因。结论伤寒、副伤寒已成为广西各级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学的公共卫生问题,必须采取标本兼治和针对性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680 / 681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学校卫生工作指南.[M].贝品联主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