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碳酸盐岩岩溶特征:古大陆环境下层控型早成岩期岩溶实例

被引:42
作者
肖笛 [1 ,2 ]
谭秀成 [1 ,3 ]
郗爱华 [2 ]
刘宏 [2 ,3 ]
山述娇 [4 ]
夏吉文 [5 ]
程遥 [1 ,2 ]
连承波 [1 ,2 ]
机构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2]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3] 中国石油碳酸盐岩重点实验室沉积-成藏研究室西南石油大学
[4]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5]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蜀南气矿
关键词
岩溶; 层控型; 颗粒滩相控; 二叠系;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综合钻井、录井、岩心、薄片等资料,研究四川盆地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碳酸盐岩的岩溶特征,并分析讨论其机理与模式。茅口组为开阔海台地沉积,以发育高能滩相颗粒灰岩与非滩相低能泥晶灰岩的不等厚互层为特征。岩溶主要发育在茅口组上部,表现为大量溶蚀缝洞发育,且多被离解的碳酸盐岩碎屑、方解石晶粒、碳质泥屑等不同来源的物质混合充填,但缺乏典型的岩溶角砾。茅口组岩溶属于大陆环境下早成岩期岩溶类型,一个显著特征是岩性与岩相对溶蚀-充填作用的控制:非滩相泥晶岩类岩性致密,岩溶欠发育;高能滩相颗粒岩类岩溶发育良好,并可以识别出基岩带、半离解带和混合充填带3种溶蚀-充填带。根据上述特征,认为泥晶灰岩致密层与颗粒灰岩高渗层在纵向上的多旋回叠置,以及先期的孔渗系统和断裂裂缝体系为岩溶水提供输导体系,导致形成了同期多层的颗粒滩相控岩溶系统,并在岩溶台地和斜坡岩溶型储集层皆较发育。该研究成果不仅可为相关研究提供补充与参考,还对研究区茅口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57 / 476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21]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断层与缝洞发育关系研究附视频 [J].
陆正元 ;
罗平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1) :64-68
[22]   大港探区奥陶系岩溶储层发育分布控制因素 [J].
金振奎 ;
邹元荣 ;
蒋春雷 ;
由伟丰 .
沉积学报, 2001, (04) :530-535
[23]   长庆气田奥陶系岩溶古地貌对气藏的控制作用 [J].
徐世琦 ;
邓洪斌 ;
洪海涛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1, (04) :1-6
[24]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岩溶地貌及天然气富集特征 [J].
夏日元 ;
唐健生 ;
关碧珠 ;
罗伟权 ;
马振芳 ;
周树勋 ;
于忠平 ;
潘令红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02) :37-40
[25]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白云岩及古岩溶的形成与峨眉地裂运动的关系附视频 [J].
王运生 ;
金以钟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7, (01) :12-20
[26]   古风化壳是碳酸盐岩一个重要的储集层(体)类型 [J].
贾振远,蔡忠贤,肖玉茹 .
地球科学, 1995, (03) :283-289
[27]   威远构造阳新灰岩岩溶隙洞系统发育演化特征 [J].
李定龙,贾疏源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4, (02) :151-157
[28]   华北、秦岭及扬子陆块的若干古地磁研究结果 [J].
刘育燕 ;
杨巍然 ;
森永速男 ;
足立泰久 ;
杨志华 ;
安川克已 .
地球科学, 1993, (05) :635-641+672
[29]   川南地区古岩溶与阳新统天然气局部富集关系的探讨 [J].
陈立官 ;
王洪辉 ;
陆正元 ;
刘文碧 ;
姜鸿 ;
颜朝荣 ;
张富成 ;
张隆华 .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92, (04) :99-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