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的分离及其药敏谱分析

被引:12
作者
金凤玲
张磊
机构
[1]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2]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甘肃兰州
[3] 甘肃兰州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革兰阴性细菌; 抗药性,微生物;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AmpC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446.5 [微生物学检验];
学科分类号
100208 ;
摘要
目的 通过革兰阴性(G-)多重耐药菌株的分离和耐药谱检测,分析其耐药变异和发生机制。为临床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常规分离培养并鉴定菌种;分别用K B纸片扩散法和自动肉汤稀释法测最低抑菌浓度(MIC)值进行药敏试验,据此筛选耐药表型并计算耐药率;同时采用纸片扩散法确证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E test法测金属酶。结果 2 735份标本中检出多重耐药菌株2 80株,检出率10 .2 4 % ,其中G-菌16 7株,涉及13个菌属17种细菌。耐药谱研究表明,绝大部分G-菌耐受10种以上常用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 .2 2 % ,而非发酵菌为2 4 .39% ;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检出率为5 9.32 % ,AmpC酶检出率为30 .77% ,两者均以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占多数,两种产酶菌株耐药谱差异不大;非发酵菌金属酶阳性率为18.18%。结论 G-菌是多重耐药菌的主要构成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几乎全部耐受,其耐药机制主要是细菌产生ESBLs和AmpC等灭活酶。临床实践中应常规开展细菌产酶类型的检测,并应高度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57 / 16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多重耐药及其控制 [J].
巩志业 ;
温宁 .
中国公共卫生 , 2002, (08) :130-130
[2]   革兰阴性菌β-内酰胺酶的耐药性问题 [J].
倪语星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1, (04) :8-10
[3]  
细菌耐药性监测与抗感染治疗.[M].倪语星;洪秀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4]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叶应妩;王毓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