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酶法改造

被引:2
作者
张启先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青霉素酰化酶; 化学改造; APA; 侧链; 硫霉素; 支链; 头孢菌素Ⅱ; 苄青霉素; 食品加工; 酶法; 内酰胺类抗生素; 头孢菌素类;
D O I
10.13461/j.cnki.cja.000590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自从Fleming发现青霉素以来,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生产和研究已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虽然今天抗生素已发展到3500余种约10余大类,但由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优异的选择毒性,至今仍独占鳌头,是最重要的一大类抗生素。它除了我们所熟知的青霉素类和头孢霉素类外,还有具有单环内酰胺结构、体内高抗菌活性的诺卡菌素(Nocardicin)以及能和青霉素、头孢菌素显示协同作用而具有很好疗效的棒酸类(Clavulanic acids),其它还有硫霉素类(Thienamycin)等。 随着以青霉素为主的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菌的增加就成了问题,因此,取代天然青霉素并显示良好抗耐药菌作用的半合
引用
收藏
页码:196 / 20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CEPHALOSPORIN ACETYLESTERASE ACTIVITY OF FUSARIA [J].
SINGH, K ;
SUN, S ;
RAKHIT, S .
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1980, 9 (01) :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