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机组非能动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

被引:35
作者
周涛 [1 ]
李精精 [1 ]
汝小龙 [1 ]
盛程 [1 ]
陈娟 [1 ]
黄彦平 [2 ]
肖泽军 [2 ]
机构
[1] 华北电力大学核热工安全与标准化研究所
[2]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空泡物理和自然循环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非能动; 广义非能动; 核电机组; 误区;
D O I
10.13334/j.0258-8013.pcsee.2013.08.014
中图分类号
TM623 [核电厂(核电站)];
学科分类号
080802 ;
摘要
非能动技术日益成为先进核电设计及安全保障的重要标志。通过辨识非能动与广义非能动的概念,指出其特征及关联性,明确非能动与能动概念的辩证统一。将非能动技术划分为12种类型:自然循环类;重力作用类;惯性作用类;温差传递类;材料效应类;体积变化类;虹吸效应类;密度锁类;负反馈类;压力作用类;逆止阀类;氢气复合(点火)器类等。划分了非能动技术历史包括诞生阶段,辅助阶段和壮大阶段。明确非能动技术发展的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特点。明晰了广义非能动概念使用可能带来的误区;非能动技术是完全可靠地误区;非能动技术完全优于能动技术的误区。提出非能动技术未来发展方向是:可靠性问题是首要问题;积极明确其机理及实现问题;要从交叉、种类和增强非能动技术功能上下功夫;要注意研究非能动条件下的安全文化。指出:非能动技术的发展是能源工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要积极创新非能动技术,并正确应用非能动技术所带来的工业技术发展与革新,联合应用能动技术与非能动技术是系统安全可靠高效运行的基本保障。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9+14 +1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超临界水冷堆水棒导热性能研究 [J].
周涛 ;
孙灿辉 ;
刘梦影 ;
李臻洋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2, 32 (20) :56-61+139
[2]   广义非能动系统概念研究 [J].
韩旭 ;
郑明光 ;
杨燕华 .
核动力工程, 2009, 30 (03) :115-118+144
[3]  
快堆非能动停堆装置的发展[J]. 黄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6(00)
[4]   非能动氢气复合装置的开发设计 [J].
朱敏 ;
王少波 .
舰船科学技术, 2006, (02) :38-41
[5]   基于热胀冷缩原理的TACR压力管与排管间非能动热开关设计 [J].
徐良旺 ;
贾宝山 ;
俞冀阳 .
核动力工程 , 2006, (01) :58-61+65
[6]   密度锁在反应堆非能动安全中的作用分析 [J].
吕襄波 ;
阎昌琪 ;
孙立成 .
核动力工程 , 2005, (06) :605-608
[7]   先进压水堆非能动安全系统研究进展 [J].
肖泽军 ;
卓文彬 ;
陈炳德 ;
白雪松 ;
贾斗南 .
核动力工程, 2004, (01) :27-31
[8]   一种反应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方案设计 [J].
俞冀阳 ;
贾宝山 .
核科学与工程, 2003, (01) :32-38
[9]   先进压水堆非能动余热排出技术试验研究 [J].
黄彦平 ;
卓文彬 ;
杨祖毛 ;
肖泽军 ;
陈炳德 .
核动力工程, 2003, (01) :18-23
[10]   重力注硼系统压力响应特性实验研究 [J].
高琅琅 ;
姜胜耀 ;
张佑杰 ;
博金海 ;
马昌文 ;
不详 .
核动力工程 , 2000, (03) :23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