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劳动力重塑

被引:3
作者
李中建
机构
[1] 郑州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劳动力重塑; 农民工;
D O I
10.13891/j.cnki.mer.2014.08.003
中图分类号
F124.7 [国民收入、国民财富];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低成本的劳动力供给构成了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也是我国跨越贫困陷阱的重要支撑因素,但只有通过劳动力的重塑,提升以作为生产主体的劳动力要素的质量,扩大劳动收入占居民收入的比重,推进农民工群体的市民化,从提高供给水平和增强国内需求的两个方向努力,才能使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规避可能发生的中等收入陷阱风险。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1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劳动者的参与和共享:扩大消费需求的着力点 [J].
李中建 .
经济学家, 2013, (11) :25-31
[2]   以改革破解“中等收入陷阱” [J].
张占斌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2, (01) :91-95
[3]   基于劳动力视角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J].
李中建 .
现代经济探讨, 2012, (01) :28-31
[4]   从排斥性增长到包容性增长——分权体制下利益和谐的视角 [J].
郭晗 ;
任保平 .
当代经济研究, 2011, (11) :42-47
[5]   “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观照和中国策略 [J].
马晓河 .
改革, 2011, (11) :5-16
[6]  
第三次工业化:铸造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价值链[J]. 孙建波,张志鹏.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7]  
刘世锦:中国经济面临的真实挑战与战略选择[J]. 刘世锦.财经界. 2011(07)
[8]  
关于中国劳动报酬占GDP份额变动的研究[J]. 张车伟,张士斌.劳动经济评论. 2011(00)
[9]   “十二五”经济转型的必然性和动力机制 [J].
辜胜阻 ;
李洪斌 ;
李华 .
社会科学家, 2011, (04) :9-12
[10]   “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新特征 [J].
蔡昉 .
青海社会科学, 2011, (01)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