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之遗失与丧失占有——兼论具体公共空间内的拾得人判定

被引:3
作者
曹雅晶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
关键词
遗失物; 管领力; 具体公共空间; 所有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2 [物权];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遗失物须为丧失占有的非无主动产。基于遗失物拾得的立法目的,在遗失物的范畴内排除了无主物,即所有权人主动放弃占有的物。除此之外,遗失物的丧失占有无须考察占有人或者遗失人的主观意思。遗失之丧失占有的判断是管领力的事实判断,不以当事人的主观认识为准,而强调客观上控制力是否及于物。此外,拾得人的权利义务产生于对物的占有取得,因此遗失物之丧失占有与其说是原权利人的丧失占有,不如说是物上丧失占有。而物上是否存在第三人的占有是判断遗失物是否丧失占有的难点。在私宅中私宅主人基于对房屋的控制力而对物有管领力;但是在具体的公共空间内丢失的物,因为人员流动性和不确定性,因此不能基于所有人对空间的管领而认为其对物有实际管领力。换言之,具体公共空间内丢失的物,在被拾得或者被工作人员等取得占有以前亦为遗失物。但是工作人员基于其身份的特殊性而不能取得拾得人的权利。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92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2]   遗失物制度研究 [J].
谭启平 ;
蒋拯 .
法学研究, 2004, (04) :58-69
[3]   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 [J].
孟勤国 .
法学评论, 2002, (05) :85-98
[4]   论我国民法应构建遗失物归还可获酬的法律制度 [J].
何云 ;
郭卫华 .
法律适用, 2000, (05) :4-6+41
[5]  
中国物权法原理释义和方法解读[M].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孙宪忠, 2008
[6]  
德国债法总论[M]. 法律出版社 , (德)迪特尔·梅迪库斯(DieterMedicus)著, 2004
[7]  
物权法[M]. 法律出版社 , 梁慧星, 2004
[8]  
合同法总论[M]. 法律出版社 , 韩世远, 2004
[9]  
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王利明主编, 2001
[10]  
物权法论[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史尚宽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