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理念及制度的构建反思:1995~2005

被引:154
作者
李曼丽
机构
[1] 清华大学 教育研究所 北京
关键词
通识教育理念; 通专结合; 制度构建;
D O I
10.19355/j.cnki.1671-9468.2006.03.009
中图分类号
G649.21 [教育改革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本文以十余年来通识教育理念和制度反思为切入点,试图通过对现有中国现实环境下的通识教育理念、意图的解释,探讨“通专结合”的理念和做法对深化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从而尝试性地探讨当前中国通识教育深化的可能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9+190 +190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大学通识教育的两个中心环节 [J].
甘阳 .
读书, 2006, (04) :3-12
[3]  
推进通识教育,催生一种新的教师模式[J]. 王义遒.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5)
[4]   论我国通识教育的制度困境 [J].
钱文彬 ;
黄启兵 .
教育探索, 2005, (06) :46-47
[6]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论新体制下高等教育供给模式的选择 [J].
刘智勇 .
教育科学 , 1994, (04) :5-7
[7]   加强通识教育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J].
宓洽群 .
上海高教研究 , 1994, (01) :34-37+45
[8]  
钱伟长认为:中小学教育的目标是对公民进行“通识”教育[J]. 宁夏教育. 1986(06)
[9]  
国家精英[M]. 商务印书馆 , (法)P.布尔迪厄(PierreBourdieu)著, 2004
[10]  
地方性知识[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美)克利福德·吉尔兹(CliffordGeertz)著,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