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6时期沉积体系特征及发育模式

被引:20
作者
赵俊兴 [1 ]
陈洪德 [1 ]
申晓莉 [2 ]
李凤杰 [1 ]
陈义才 [1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沉积体系; 三角洲; 浊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岩石学、沉积学、古生物学和地球物理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进行了详细的沉积相研究,建立了盆地两侧的沉积模式。认为研究区长6油层组沉积时主体为湖泊三角洲环境,沉积体系发育类型多样,主要有三角洲、湖泊及浊流沉积。在沉积过程中,大部分地区表现为加积型-进积型三角洲,浊流为南部三角洲前缘垮塌成因。根据研究区南北两侧三角洲发育特点,结合盆地形态,认为北部为浅水型缓坡三角洲,而南部为深水陡坡型三角洲及浊流沉积,长6时期从早到晚表现为一个强烈进积作用过程。沉积体系的研究将有助于盆地今后油气勘探的部署。
引用
收藏
页码:496 / 50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6时期物源状况分析 [J].
赵俊兴 ;
吕强 ;
李凤杰 ;
申晓莉 ;
付伟 ;
罗媛 .
沉积学报, 2008, (04) :610-616
[2]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6和长7油层浊流事件的沉积特征及发育模式 [J].
赵俊兴 ;
李凤杰 ;
申晓莉 ;
罗媛 ;
付伟 .
石油学报, 2008, (03) :389-394
[3]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6油层组湖底滑塌浊积扇沉积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J].
郑荣才 ;
文华国 ;
韩永林 ;
王海红 ;
郑超 ;
蔡家兰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6) :566-575
[4]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浊积岩体系及油气勘探意义 [J].
陈全红 ;
李文厚 ;
郭艳琴 ;
梁积伟 ;
崔军平 ;
张道锋 .
地质学报, 2006, (05) :656-663
[5]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相及石油地质意义 [J].
付金华 ;
郭正权 ;
邓秀芹 .
古地理学报, 2005, (01) :34-44
[6]   湖泊三角洲前缘砂体成因组合形式和分布规律——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白豹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为例 [J].
田景春 ;
陈高武 ;
窦伟坦 ;
夏青松 ;
倪新锋 ;
张翔 ;
聂永生 ;
杨华 ;
付锁堂 ;
付金华 ;
喻健 ;
宋江海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6) :636-640
[7]   古地貌恢复技术方法及其研究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沉积前古地貌研究为例 [J].
赵俊兴 ;
陈洪德 ;
时志强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1, (03) :260-266
[8]   陕北三叠系延长统湖盆三角洲沉积模式的建立 [J].
曾少华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2, (02) :229-235
[9]   湖泊三角洲的地层模式和骨架砂体的特征 [J].
梅志超 ;
林晋炎 .
沉积学报, 1991, (04) :1-11
[10]  
鄂尔多斯盆地演化与油气[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何自新等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