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经济区的城市经济联系格局分析

被引:25
作者
唐娟
马晓冬
朱传耿
钱程
机构
[1] 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经济联系势能; 经济联系流强度; 城市经济区; 淮海经济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运用重力模型和综合客运模型,对淮海经济区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势能及经济联系流强度进行测度,据此分析该区的城市经济辐射与经济隶属情况。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势能结构表现为以徐州、商丘、临沂、淮安为重要节点呈放射状分布。经济联系流强度的空间分异格局以徐州为中枢,形成徐州、济宁、临沂、阜阳、蚌埠五大网络结点,构成"开"字型架构。经济联系势能和经济联系流强度在徐州与周边城市的联系上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最终将淮海经济区划分为核心、汴商、莱泰、临照、盐淮5个城市经济区。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3+29 +2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基于重力模型的中国城市体系空间联系与层域划分 [J].
顾朝林 ;
庞海峰 .
地理研究, 2008, (01) :1-12
[2]   江苏省城市经济影响区格局变化 [J].
朱杰 ;
管卫华 ;
蒋志欣 ;
甄峰 .
地理学报, 2007, (10) :1023-1033
[3]   我国省际边界区域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J].
朱传耿 ;
王振波 ;
孟召宜 .
经济地理, 2007, (02) :302-305+290
[4]   河南省城市的经济联系方向与强度——兼论中原城市群的形成与对外联系 [J].
苗长虹 ;
王海江 .
地理研究, 2006, (02) :222-232
[5]   都市区范围界定方法探讨——以杭州市为例 [J].
姜世国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2004, (01) :67-72
[6]   改革开放条件下的中国城市经济区 [J].
周一星 ;
张莉 .
地理学报, 2003, (02) :271-284
[7]  
城市地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许学强等编著, 1997
[8]  
Urban hierarchies and territorial competition in Europe:Exploring the role of fairs and exhibitions .2 Rubalcaba-Bermejo L,Cuadrado-Roura J R. Urban Stud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