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桑蚕和日本野桑蚕的RAPD研究

被引:14
作者
鲁成
程道军
向仲怀
伴野丰
藤井博
机构
[1] 西南农业大学蚕桑丝绸学院农业部蚕桑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2] 日本九州大学基因资源开发研究中心
[3] 日本九州大学基因资源开发研究中心 重庆
[4] 重庆
关键词
野桑蚕; RAPD; 遗传距离;
D O I
10.13441/j.cnki.cykx.2002.01.004
中图分类号
S885.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090504 ;
摘要
用RAPD PCR技术初步研究了中国野桑蚕与日本福冈野桑蚕之间的DNA多态性。结果表明 ,不同地域中国野桑蚕个体之间及其与日本福冈野桑蚕个体之间均呈现出丰富的DNA多态性。中国野桑蚕同家蚕共有带率达 3 5 5 % ,同日本福冈野桑蚕为 4 5 1% ,而日本福冈野桑蚕同家蚕为 3 2 % ;中国野桑蚕与家蚕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 5 2 ,日本野桑蚕与家蚕的平均遗传距离为 0 6 3,与中国野桑蚕的为 0 5 8,而且与中国沈阳地区野桑蚕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近 ,为 0 4 8,以此创建了它们的系统进化树。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野桑蚕DNA多态性研究初报 [J].
余红仕 ;
鲁成 ;
周泽扬 ;
向仲怀 .
蚕业科学, 2000, (02) :94-98
[2]   分子进化研究中系统发生树的重建 [J].
常青 ;
周开亚 .
生物多样性, 1998, (01) :55-62
[3]   家蚕不同地理品种分子系统学研究 [J].
夏庆友 ;
周泽扬 ;
鲁成 ;
向仲怀 .
昆虫学报, 1998, (01) :33-41
[4]   家蚕RAPD的扩增条件、重复性及遗传模型研究 [J].
夏庆友,周泽扬,鲁成,冯丽春,向仲怀 .
蚕业科学, 1996, (01) :20-25
[5]   分子进化树的构建 [J].
吕宝忠 .
动物学研究, 1993, (02) :186-193
[6]   家蚕的起源和分化 [J].
吉武成美 ;
蒋猷龙 .
蚕业科学, 1987, (03) :182-182
[7]   家蚕起源于黄河中游中华民族发祥地 [J].
段佑云 .
蚕业科学, 1983, (01) :50-56
[8]   野蚕染色体的观察分析 [J].
李振刚 ;
吴秋英 .
蚕业科学, 1983, (01) :57-58
[9]  
Ident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elery cultivars with RAPD markers[J] . X. Yang,C. Quiros.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9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