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公共性:价值、内涵与生长

被引:41
作者
唐文玉
机构
[1] 上海行政学院社会学教研部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公共性; 时代价值; 理论内涵; 生长逻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2 [社会团体];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的公共性形态经历了权威主义公共性、国家主义公共性和多元主义公共性几个历史过程。中国公共性形态的结构转变,使得现代性的社会组织登上了历史舞台,并日益扮演着开拓公共性的重要角色。社会组织公共性不同于个人公共性、市场组织公共性和政府组织公共性,它是一种组织形态的、常态化的、非权力性基础的公共性。从言论系谱的公共性和实践系谱的公共性两种类型来看,社会组织公共性体现为社会组织的公共言论生产功能和公共服务提供功能。社会组织公共性的生长原点是"个人"、生长基轴是"共同性",遵循"个人—共同性—公共性"的基本生长逻辑,亦即"个人"创造"共同性"、基于"共同性"而开拓"公共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65 / 17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活私开公”:东亚志愿主义发展的新路径 [J].
田毅鹏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03) :126-132
[2]   国家介入与社会组织公共性生长——基于J街道的经验分析 [J].
唐文玉 .
学习与实践, 2011, (04) :106-113
[4]   社团合作与中国公民社会的有机团结 [J].
高丙中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3) :110-123+206
[5]   “国家与社会”框架下的中国乡村研究综述 [J].
郑卫东 .
中国农村观察, 2005, (02) :72-79+81
[6]   社会和谐与公共性 [J].
郑杭生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5, (01) :16-18
[7]   公共性的一般类型及其若干传统模型 [J].
李明伍 .
社会学研究, 1997, (04) :110-118
[8]  
经济与社会[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德) 韦伯 (Weber, 2010
[9]  
中间团体开创的公共性[M]. 人民出版社 , (日) 佐佐木毅, 2008
[10]  
中国绅士[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费孝通著,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