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人证言可靠性的心理学研究

被引:17
作者
刘志宏
刘林
机构
[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关键词
证人证言; 可靠性; 心理学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5.13 [证据制度]; D918 [刑事侦查学(犯罪对策学、犯罪侦查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030609 ; 0306 ; 030604 ; 0838 ;
摘要
真实、准确、完整的证人证言在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诉讼法规定的重要证据之一。但是,由于证人证言非常敏感,其可靠性很容易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变化,因此,司法实践中对证人证言的使用一直持高度重视,但谨慎采信的态度。心理学关于证人证言可靠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证人证言可靠性的影响因素;证人证言可靠性的审查和判断;提高证人证言可靠性的方法。根据证人证言可靠性影响因素的来源和稳定性,可以将其分为:内部稳定因素,内部不稳定因素,外部稳定因素和外部不稳定因素,其中,询问过程和辨认方式的有效性和相关技能训练是警学界应重点关注的课题。非言语行为观察和陈述真实性判断是证人证言可靠性审查和判断的重要途径,如何加强应用研究,探讨案件调查中证人证言可靠性审查策略及审查能力的培养,是今后研究的方向和课题。催眠技术和认知询问技术是唤醒并避免证人记忆受到污染的实用技术,这两种技术的应用还有待于理论和应用研究的不断推动。
引用
收藏
页码:145 / 15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事件后信息影响目击证言准确性的实验研究 [J].
姜丽娜 ;
罗大华 ;
应柳华 .
心理科学, 2009, 32 (01) :40-43
[2]   认知访谈技术研究进展 [J].
张启睿 ;
舒华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5) :109-116+160
[3]   国外心理学关于证人证言的研究及其启示 [J].
杨伟伟 ;
罗大华 .
证据科学, 2007, (Z1) :61-68
[4]  
目击见证的心理学研究[J]. 贺琼.社会心理科学. 2007(Z3)
[5]  
目击见证的心理学研究[J]. 贺琼.社会心理科学. 2007 (Z3)
[6]   心理学关于目击证人证言可靠性实证研究 [J].
莫然 .
心理科学, 2007, (03) :727-730
[7]   侦查中的催眠方法探析 [J].
赵桂芬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1) :77-82
[8]   催眠暗示在侦查实践中的应用 [J].
王淑合 .
公安大学学报, 2001, (06) :75-77+88
[9]  
观察与陈述的时间间隔、人格变量对真实监控评价影响的研究[D]. 杨伟伟.中国政法大学. 2008
[10]  
说谎心理学[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英)AldertVrij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