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法律监督与检察改革

被引:18
作者
樊崇义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
关键词
法律监督; 司法改革; 检察改革; 侦查监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6.3 [检察院];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当前,我国司法改革正在有序推进,在司法体制与工作机制的改革中,按照中央有关文件的精神,重点就是要"加强权力监督和制约",其具体措施是优化司法职权配置。为完成这一任务,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尤其是检察改革,以加强法律监督、促进社会和谐为主体,紧紧抓住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关键环节,进一步解决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本刊编辑部注意到,检察改革已经走过十几年的历程,在促进检察制度完善、提高法律监督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检察改革的深入推进,对检察理论的需求越来越急迫,标准也越来越高,许多事关检察改革的重大问题亟待理论上的论证和支撑。为适应方兴未艾的检察改革对检察理论的需求,检察理论尤其是关于检察改革问题的研究,必须随着检察改革的深入推进,实现研究角度和研究重点的转换。在有关检察改革问题的研究上,既要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检察改革的理论基础,改革应当坚持的原则、价值目标,各项改革举措的具体设计等单个问题的论证上,又要通过对前一阶段检察改革整体效果的反思、评估,并结合改革已经取得的成效和检察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的整体目标,提出后续改革的方向和整体方案。本刊编辑部注意到,在关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科学定位问题、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各项改革措施的正当性和必然性的问题、检察机关抗诉权问题、侦查监督改革问题上,对其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有人认识、理解不深,有人还不完全了解,有时还提出质疑。我国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不少人士对此问题的看法颇多歧异。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特邀一批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的比较积极的回应。为了更好地以学术之力审时度势促进司法改革特别是检察改革,本刊编辑部以"法律监督与检察改革"为总标题组织了笔谈。本着百家争鸣的态度,本刊对于受邀专家的来稿,只要政治导向正确,符合通常的学术规范,不论其所表达的学术观点如何,均一律照登,所以,本专题所有观点均不代表本刊之立场。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论苏联检察机关法 [J].
K·C·帕弗里谢夫 ;
М·Ю·拉金斯基 ;
陈森 .
国外法学, 1981, (01) :38-43
[2]  
检察制度原理.[M].樊崇义; 主编.法律出版社.2009,
[3]  
经济与社会.[M].(德)马克斯·韦伯(MaxWeber)著;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
[4]  
现代政治分析.[M].[美]达尔(Dahl;R·A·) 著;王沪宁;陈峰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5]  
利维坦.[M].[英]霍布斯(Hobbes) 著;黎思复;黎廷弼 译.商务印书馆.1985,
[6]  
论法的精神.[M].(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59,
[7]  
列宁全集.[M].[苏]列宁(В·И·Ленин) 著;苏共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编辑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