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卫星锚定PCR研究湖北钉螺的遗传变异

被引:25
作者
牛安欧
熊衍文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湖北武汉
[3] 湖北武汉
关键词
湖北钉螺; 遗传变异; 微卫星锚定PCR;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754 [基因的结构和突变的分子原理];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摘要
目的 对中国不同自然隔离群的湖北钉螺进行遗传变异研究 ,并为其种及种下分类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微卫星锚定 PCR(SSR- PCR)技术对中国 7省 15地湖北钉螺基因组 DNA进行 PCR扩增 ,根据扩增产物 ,计算遗传距离(D) ,并构建系统进化树。 结果 各地域标本 PCR扩增产物均呈多态性 ,其中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湖北钉螺之间的遗传距离为 0 .35 1± 0 .0 4 8(0 .2 6 3~ 0 .4 4 5 ) ;中国大陆湖北钉螺山区型之间的遗传距离为 0 .0 4 3;湖区型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 .0 0 0~ 0 .2 17;山区型与湖区型之间的遗传距离为 0 .182~ 0 .30 8;来自湖北省境内 9个地域的湖北钉螺 ,其遗传距离为0 .0 0 0~ 0 .16 7。 结论 根据所采集的湖北钉螺标本和 SSR- PCR的实验结果 ,认为中国大陆湖北钉螺在基因分类水平上至少可分为不同层次的 4类 :1云南洱源、四川天全为一类 ;2安徽贵池、湖南岳阳、湖北荆门、江西新建为一类 ;3湖北武汉、湖北钟祥、湖北阳新、湖北松滋、湖北沙市、湖北石首、湖北应城为一类 ;4湖北赤壁单独为一类。其中 1与 2 34在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 ,2 34又可再分为 2 3与 4两类 ,2 3还可再分为单独的两类。此外 ,台湾钉螺为单独的一类。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湖北省庙河地区钉螺细胞色素C氧化酶1基因差异的研究 [J].
石朝辉 ;
邱持平 ;
夏明仪 ;
冯正 ;
George M.Davis .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1, (01) :43-46
[2]   中国大陆不同自然隔离群钉螺的同工酶谱分析 [J].
王少海 ;
何立 ;
康在彬 .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1999, (01) :61-64
[3]   滇川钉螺的同工酶谱比较附视频 [J].
王少海 ;
何立 ;
康在彬 .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1999, (01) :50-52
[4]   中国大陆不同地域隔离群湖北钉螺基因组DNA的限制酶切长度差异 [J].
周晓农 ;
孙乐平 ;
徐秋 ;
洪青标 ;
吴中兴 ;
冯笑川 ;
陈淑贞 ;
吴宜琴 ;
吴观陵 ;
陆安生 ;
不详 .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 1994, (04) :196-199+258
[5]   川、鄂两地钉螺足肌蛋白质二维电泳图谱的比较研究 [J].
朱昌亮 ;
叶炳辉 ;
赵慰先 ;
朱晓龙 ;
赵学忠 ;
张云 ;
陶亮风 .
动物学杂志, 1989, (01) :7-9
[6]   钉螺的亚种分化 [J].
刘月英 ;
楼子康 ;
王耀先 ;
张文珍 .
动物分类学报, 1981, (03) :253-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