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子对黄顶菊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73
作者
张风娟 [1 ]
李继泉 [2 ]
徐兴友 [1 ]
郭艾英 [1 ]
胡京蕊 [1 ]
杜淑欣 [1 ]
万方浩 [3 ]
机构
[1]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野生植物资源应用研究所
[2] 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
[3]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黄顶菊; 种子萌发; 环境因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51 [杂草];
学科分类号
0904 ;
摘要
黄顶菊是一种入侵性极强的外来杂草,其种子对环境的适应是其成功入侵的前提。通过室内条件下黄顶菊种子的物理特性、环境因子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可为探讨黄顶菊快速蔓延的原因与揭示黄顶菊成功入侵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黄顶菊种子极多而轻与黄顶菊大面积扩散密切相关,温度、光照和种子埋藏深度是决定黄顶菊种子萌发的关键因素。黄顶菊种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40℃,25℃最适于种子的萌发,25~35℃条件下有利于幼苗的生长;黄顶菊种子是光敏感型种子,在土壤表面的萌发率最高(74.44%),大于3cm的深层土壤中则不能萌发;pH对黄顶菊种子的萌发影响不明显,但其幼苗在酸性条件下生长较好;黄顶菊种子的萌发能忍受一定的盐胁迫和干旱胁迫,但随着胁迫程度的加重,根长和苗长逐渐降低,50%的土壤含水量对黄顶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比较适宜。
引用
收藏
页码:1947 / 195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黄顶菊的传播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J].
郑云翔 ;
郑博颖 .
杂草科学, 2007, (02) :30-31
[2]   外来植物黄顶菊潜在危险性评估及防除对策 [J].
芦站根 ;
周文杰 .
杂草科学, 2006, (04) :4-5+53
[3]   不同地理种群紫茎泽兰种子萌发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J].
苏秀红 ;
宋小玲 ;
强胜 ;
段惠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5, (03) :308-311
[4]   外来入侵植物北美车前繁殖及光合生理生态学研究 [J].
郭水良 ;
方芳 ;
黄华 ;
强胜 .
植物生态学报, 2004, (06) :787-793
[5]   外来植物黄顶菊的入侵警报及防控对策 [J].
高贤明 ;
唐廷贵 ;
梁宇 ;
郑天翔 ;
桑卫国 ;
陈艺林 .
生物多样性, 2004, (02) :274-279
[6]   水分胁迫对不同种源马尾松种子发芽的影响 [J].
施积炎 ;
丁贵杰 .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0, (05) :332-337
[7]  
生物入侵[M]. 科学出版社 , 徐汝梅,叶万辉主编, 2003
[8]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张志良主编, 1990
[9]  
Factors Affecting Seed Germination, Seedling Emergence, and Survival of Texasweed (Caperonia palustris)[J] . Weed Science . 2004 (6)
[10]   Factors affecting Campsis radicans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emergence [J].
Chachalis, D ;
Reddy, KN .
WEED SCIENCE, 2000, 48 (02) :21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