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夏季雷州半岛附近海域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的类群变化及环境影响

被引:10
作者
钟瑜 [1 ,2 ,3 ]
黄良民 [1 ,2 ]
黄小平 [1 ,2 ]
邱大俊 [1 ,2 ]
宋星宇 [1 ,2 ]
刘华雪 [1 ,2 ,4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南海海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南海海洋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大亚湾海洋生物综合实验站
[4]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聚球藻; 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 类群变化; 雷州半岛附近海区; 环境影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78.53 [海洋生物];
学科分类号
070703 ;
摘要
2006年夏季和冬季对雷州半岛附近海域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的类群数量与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区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的主要类群为聚球藻(Synechococcus)和微微型真核生物(pico-eukaryotes),二者在夏季的数量变化分别为(5.74±5.0)×104cell/ml和(2.33±1.82)×103cell/ml,冬季分别为(1.57±2.17)×103cell/ml和(4.17±4.40)×103cell/ml。聚球藻的丰度夏季高于冬季,高值区位于雷州湾海区;而微微型光合真核生物的丰度冬季高于夏季,冬季高值出现在雷州湾内D7站表层。雷州半岛西部海区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的丰度夏、冬季变化比雷州湾附近海区明显,营养盐、温度、潮汐等是制约其数量变化的主要因子。
引用
收藏
页码:3000 / 300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光照和营养盐磷对微型及微微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 [J].
方涛 ;
李道季 ;
余立华 ;
高磊 ;
张利华 .
生态学报, 2006, (09) :2783-2790
[2]  
胶州湾聚球菌(Synechococcus spp.)蓝细菌的分布及其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J]. 赵三军,肖天,李洪波,徐剑虹.海洋与湖沼. 2005(06)
[3]   水生细菌数量与菌体大小测定技术的进展 [J].
邱大俊 ;
焦念志 ;
钱鲁闽 .
台湾海峡, 2004, (03) :376-385
[4]   湛江港水产养殖区水体氮磷含量及潜在性营养化程度分析 [J].
陈伟珍 ;
林轩 ;
邓秀清 ;
方蕾 .
海洋渔业, 2004, (02) :99-102
[5]   台湾海峡微微型浮游植物的生态研究——Ⅰ.时空分布及其调控机制 [J].
黄邦钦 ;
洪华生 ;
林学举 ;
陈纪新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3, (04) :72-82
[6]   南海北部微微型光合浮游生物的丰度及环境调控 [J].
宁修仁 ;
蔡昱明 ;
李国为 ;
史君贤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3, (03) :83-97
[7]   中国近岸海域潜在性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附视频 [J].
郭卫东 ;
章小明 ;
杨逸萍 ;
胡明辉 .
台湾海峡, 1998, (01) :64-70
[8]   象山港微微型光能自养生物丰度与分布及其环境制约 [J].
宁修仁 ;
史君贤 ;
刘子琳 ;
蔡昱明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7, (01) :87-95
[9]   南大洋蓝细菌和微微型光合真核生物的丰度与分布 [J].
宁修仁 ;
史君贤 ;
刘子琳 ;
蔡昱明 .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1996, (02) :164-171
[10]   胶州湾浮游生物群落NH4+-N的吸收与再生通量附视频 [J].
焦念志 ;
王荣 .
海洋与湖沼, 1993, (03) :217-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