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古岩溶储层模式及其特征

被引:22
作者
兰光志
江同文
张廷山
高卫东
机构
[1] 西南石油学院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岩溶; 储集层; 类型; 特征; 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122.2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碳酸盐岩古岩溶与油气关系密切,其岩溶孔洞是油气富集的重要场所。为寻找与古岩溶有关的油气藏,除要了解古岩溶的埋藏部位和成因等因素外,还必须了解古岩溶孔洞的分布与古岩溶类型的关系。为此,通过研究,根据岩溶发育时岩层的产状和岩石团结程度,将碳酸盐岩古岩溶分为水平型古岩溶和褶皱型古岩溶两大类,进而根据溶岩类型将其分为水平型灰岩古岩溶、水平型白云岩岩溶和褶皱型灰岩古岩溶、褶皱型白云岩古岩溶等四种类型。为探索不同类型古岩溶储层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在讨论了控制古岩溶储层发育的古气候、古地貌、岩性和古大地构造等条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古岩溶类型的特点及其主控因素,归纳出了古岩溶储层分布的四种模式,并列举实例,论述了各种模式岩溶孔洞发育的类型、特征和分布规律。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7+9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 [1] 川南地区古岩溶与阳新统天然气局部富集关系的探讨
    陈立官
    王洪辉
    陆正元
    刘文碧
    姜鸿
    颜朝荣
    张富成
    张隆华
    [J].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92, (04) : 99 - 106
  • [2] 中国石油地质志[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翟光明,陆荣生主编,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