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东北大洞─万古地区金矿构造成矿定位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41
作者
肖拥军
陈广浩
机构
[1] 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关键词
构造成矿定位机制; 大洞—万古金矿区; 湘东北; 韧性剪切带;
D O I
10.16539/j.ddgzyckx.2004.01.006
中图分类号
P618.51 [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洞—万古金矿区的成矿作用受到区域构造成矿的控制,即受到黄金洞—平江韧性剪切带的构造作用的控制;另一方面,矿区的二级构造已经成为燕山中晚期金矿的定位构造,即矿区北北西向断裂大部分是控矿、容矿构造。湘东北的陆内活化至少经历了陆内挤压和陆内拉张2个演化阶段,冷家溪群是金的矿源层,大洞—万古金矿区的构造成矿作用是主要成矿作用,金矿化是剪切带长期活动的结果。剪切带具有水平剪切和垂向推覆两种滑动作用,这就决定了金矿体在走向上和倾向上具有透镜体分布的特点。从万古金矿、鲁源洞金矿、大洞金矿矿脉在走向和倾向的产出形态可以看出,富矿体都产出在构造张性扩容空间内。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构造成矿理论的研究进展及在金矿找矿中的应用 [J].
陈广浩 ;
张湘炳 ;
王岳军 ;
彭渤 ;
肖拥军 ;
许德如 .
地质科学, 2002, (04) :462-472
[2]   湘东北大万金矿区构造成矿背景探讨 [J].
肖拥军陈广浩符巩固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2, (02) :143-147
[3]   湘东北燕山晚期花岗岩构造环境判别 [J].
贾大成 ;
胡瑞忠 .
地质地球化学, 2002, (02) :10-14
[4]   江西瑞昌洋鸡山金矿构造控矿特征及找矿意义 [J].
陈广浩 ;
张湘炳 ;
王岳军 ;
胡国龙 ;
章新寿 ;
闵东川 .
地质与勘探, 1999, (05) :13-15
[5]   湖南雪峰地区金成矿演化机理探讨 [J].
彭建堂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9, (02) :45-52
[6]   湘东北地区脉型金矿床的活化转移 [J].
刘亮明 ;
彭省临 ;
吴延之 .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1) :4-7
[7]   洋鸡山金矿床构造成矿与找矿初步研究 [J].
陈广浩 ;
张湘炳 ;
王岳军 ;
胡国龙 ;
章新寿 ;
闵东川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8, (03) :191-197
[8]   湘东北地区脉型金矿床成矿构造特征及构造成矿机制 [J].
刘亮明 ;
彭省临 ;
吴延之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7, (03) :197-204
[9]   湖南前寒武系脉型金矿床构造成矿机理 [J].
彭渤,黄瑞华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6, (03) :201-211
[10]  
成矿构造研究法[M]. 地质出版社 , 陈国达 著,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