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本体论(下)——以穆芙的对抗概念为中心的学术史考察

被引:3
作者
周凡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关键词
后马克思主义; 斗争; 对抗; 抗争性民主; 政治本体论;
D O I
10.19862/j.cnki.xsyk.2015.05.009
中图分类号
A81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学科分类号
030501 ; 030504 ;
摘要
后马克思主义虽然在诸多方面对传统马克思主义蕴含的本质主义因素提出了强烈的质疑与批评,但是,在对政治的斗争本性的理解上,后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依然十分贴近。政治可以退出阶级,但绝对不可能退出斗争,这是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政治信念。正是基于这一信念,后马克思主义自始至终都在着力构造一种全新的对抗概念。对抗概念的话语建构在尚塔尔·穆芙那里表现得尤为突出:她从新社会运动、卡尔·施米特的敌友划分、精神分析的主体认同等不同的理论渠道汲取丰富的灵感,最终锻造出了一种基于"政道"与"治道"之划分的"抗争性民主"模式。对抗概念在穆芙政治理论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它从边际背景走向理论重建的中心,它从矛盾的一种尖锐形式升格为矛盾的替代物,它从中介性的论证概念发展为终极性的本体论范畴。可以说,通过民主与抗争精神的后现代主义接合,穆芙成功地阐述了一种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本体论。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6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危险的心灵[M]. 新星出版社 , (德) 米勒, 2006
[2]  
政治的概念[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德)卡尔·施米特(CarlSchmitt)著, 2004
[3]  
Post-Marxism: Democracy and Identity[J] . Chantal Mouffe.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D: Society and Space . 1995 (3)
[4]  
Deliberative Democracy or AgonisticPluralism? .2 Chantal Mouffe. Social Research . 1999
[5]  
Against the Populist Temptation .2 Slavoj Zizek. Critical In- quiry . 2006
[6]  
The Democratic Paradox .2 Chantal Mouffe. Verso .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