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运动性疲劳的线粒体膜分子机理研究.IV.线粒体质子跨膜势能、质子漏与运动性内源活性氧生成的相互关系
被引:18
作者:
聂金雷
蒋春笋
张勇
时庆德
刘树森
机构:
[1] 天津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天津
[2]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系!北京
[3]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来源:
关键词:
心肌线粒体;
活性氧;
电子传递与质子泵出偶联;
跨膜质子电化学势能;
质子漏;
急性运动;
D O I:
10.16038/j.1000-6710.2001.02.006
中图分类号:
R87 [运动医学];
学科分类号:
100216 ;
摘要:
目的 :以运动、外源性补充CoQ以及运动合并补充CoQ作为干预手段 ,观察线粒体能量转换速率、质子漏与活性氧产生之间的相互关系 ,进一步探讨运动性内源活性氧生成和代谢途径及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 36只 ,随机分为 :1)安静对照组 (R ,n =6 ) ;2 )运动中对照组 (Em ,n =6 ) ;3)力竭对照组 (Ei,n =6 ) ;4)安静补药组 (QR ,n =6 ) ;5 )运动中补药组 (Qm ,n =6 ) ;6 )力竭补药组 (Qi,n =6 )。采用三级递增负荷力竭运动模型 ,测定心肌线粒体ROS产生速率、线粒体膜电子传递与质子泵出比值 (H+/ 2e)以及线粒体态 4呼吸速率。结果 :(1)Em和Qm组心肌线粒体ROS产生、H+/ 2e和态 4呼吸分别比R和QR组显著增高 ,并且 ,Qm组三项指标显著高于Em组。 (2 )相关分析表明 ,ROS产生速率分别与H+/ 2e和态 4呼吸速率呈正相关。结论 :运动所致的心肌线粒体质子跨膜势能升高引发了活性氧的生成增加 ,并进而增加质子漏 ,“活性氧循环”与Q循环和质子循环并存和共同运转可能是运动性内源活性氧生成及代谢的重要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34 / 138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