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 条
长期稻鸭共作对稻田杂草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67
作者:
魏守辉
[1
]
强胜
[1
]
马波
[1
]
韦继光
[1
]
陈建卫
[2
]
吴建强
[2
]
谢桐洲
[2
]
沈晓昆
[3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
[2] 江苏省丹阳市延陵镇农技站
[3] 江苏省镇江市科技局
来源:
关键词:
稻鸭共作;
种群动态;
物种多样性;
群落均匀度;
杂草综合管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51 [杂草];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0~2003年连续4年研究了稻鸭共作条件下田间杂草群落的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长期稻鸭共作条件下,田间杂草密度逐年降低,下降趋势符合阻滞模型y=k+a·ebx,模型参数b反映了杂草种群的下降速率。在稻田6种主要杂草中,水虱草(Fimbristylis miliaceae)、陌上菜(Lindernia procumbens)、丁香蓼(Ludwigiaprostrata)种群数量降低较快,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次之,稗(Echinochloa crusgalli)最慢。稻鸭共作使稻田杂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持续降低,群落均匀度提高,群落相似性与稻鸭共作前相比逐年降低。说明稻鸭共作改变了田间杂草的群落结构,有利于限制杂草的发生危害。随着稻鸭共作的连年进行,对田间杂草的控制效果逐渐上升,4年后达99%以上。稻鸭共作是稻田替代化学除草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生物、生态控草措施,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6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