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区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地层及植物组合

被引:11
作者
金建华
吴起俊
机构
[1]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
[2] 中山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广东广州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晚泥盆世; 早石炭世; 地层; 植物组合; 广州地区; 广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4 [古生代(界)];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广州地区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地层发育良好 ,出露地层为上泥盆统金钱岭组、沙水岗组以及下石炭统龙江组、石磴子组、测水组和梓门桥组 ,含有非常丰富的动植物化石 ,其中 ,广州市西北郊出露有陆相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地层的连续剖面 ,是研究陆相泥盆系与石炭系界线的理想剖面。含植物化石的陆相地层沙水岗组、龙江组和测水组中的植物化石可划分为 4个组合 ,自下而上为 :1) L epidodendropsis hirmeri- 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 H ama-tophyton verticillatum组合 ,代表沉积为沙水岗组 ,时代为晚泥盆世晚期 ;  2 ) 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Rhodeopteridium cf. hsianghsiangense组合 ,代表沉积为龙江组 ,时代为早石炭世杜内期 ;  3) Cardiopteridiumspetsbergense- Triphyllopteris collombiana- Adiantites gothanii组合 ,代表沉积为测水组下段 ,时代为早石炭世维宪早期 ;  4) Archaeocalamites scrobiculatus- Cardiopteridium spetsbergense- Paripteris gigantea组合 ,代表沉积为测水组上段 ,时代为早石炭世维宪晚期
引用
收藏
页码:166 / 173+206 +20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广州地区前华夏植物群研究 [J].
金建华 ;
吴起俊 ;
廖文波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114-118
[2]   广州地区陆相泥盆系石炭系界线研究 [J].
吴起俊 ;
董玲玲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01) :115-120
[3]   Neuropteris gigantea在我国的地史分布及其标准性 [J].
许振山 .
地层学杂志, 1988, (01) :71-75
[4]   甘肃靖远石炭系研究新进展 [J].
吴秀元 ;
李星学 ;
沈光隆 ;
梁希洛 ;
张遴信 ;
王志浩 ;
朱怀诚 ;
佟再三 ;
武安斌 ;
李兰 .
地层学杂志, 1987, (03) :163-179+243
[5]   湘中涟源-冷水江地区的测水组及植物群新资料 [J].
吴秀元 ;
陆天德 ;
杨立祥 .
古生物学报, 1986, (04) :406-416+501
[6]   广东早石炭世植物化石新资料及其组合序列 [J].
冯少南 ;
胡雨帆 ;
朱家柟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82, (04) :374-382+403
[7]   中国泥盆纪植物群 [J].
李星学 ;
蔡重阳 .
地层学杂志 , 1979, (02) :90-95
[8]   陕南山阳早石炭世植物群之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J].
邓宝 .
地质学报, 1978, (01) :15-21+83
[9]   广州西北郊上泥盆统植物化石 [J].
方瑞濂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65, (03) :383-394+413
[10]  
中国地质时期植物群[M]. 广东科技出版社 , 李星学主编,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