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研究

被引:15
作者
高远东 [1 ]
张卫国 [2 ,1 ]
机构
[1]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西南大学
关键词
非正规金融; 减贫效应; 面板空间计量; 内生经济增长; 贫困发生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35 [城乡金融组织];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自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非正规金融,已逐渐成为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主要融资渠道。然而,就非正规金融的减贫效应而言,则至今缺少准确、有效的评价。为此,本文立足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构建了非正规金融减贫效应的空间计量模型,采用中国农村省域面板数据定量研究了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农村贫困发生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比正规金融有更强的减贫力度。为实现农村减贫,需要从非正规金融发展、农村财政投入、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2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减贫效应非线性研究——基于PSTR模型的分析 [J].
苏静 ;
胡宗义 ;
唐李伟 .
农业技术经济, 2014, (01) :81-90
[2]   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的收入效应——基于东、中、西部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 [J].
苏静 ;
胡宗义 ;
朱强 .
经济经纬, 2013, (03) :31-35
[3]   农村正规与非正规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我国31省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
胡宗义 ;
李鹏 .
当代经济科学, 2013, 35 (02) :71-78+126
[4]   中国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减贫效应的空间计量研究 [J].
高远东 ;
温涛 ;
王小华 .
经济科学, 2013, (01) :36-46
[5]   农村非正规金融是否提高了农户的信贷可获性?——基于江苏1202户农户的调查 [J].
张兵 ;
张宁 .
中国农村经济, 2012, (10) :58-68+90
[6]   农户偏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动因:理论模型与经验证据 [J].
邵传林 .
上海经济研究, 2012, 24 (02) :77-84
[7]   我国非正规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 [J].
冉光和 ;
汤芳桦 .
经济问题探索, 2012, (01) :185-190
[8]   社会网络、非正规金融与创业 [J].
马光荣 ;
杨恩艳 .
经济研究, 2011, 46 (03) :83-94
[9]   我国小额信贷公司的扩张与目标偏移研究 [J].
李明贤 ;
周孟亮 .
农业经济问题, 2010, 31 (12) :58-64
[10]   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 [J].
唐礼智 .
农业经济问题, 2009, (04) :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