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大螺旋藻富积重金属机理的研究

被引:34
作者
李建宏
曾昭琪
薛宇鸣
邰子厚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南京
[2] 不详
[3] 南京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南京
[4] 南京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
关键词
极大螺旋藻; 多糖; 重金属离子; 吸附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于1993年5月由南京大学藻类培养室提供极大螺旋藻藻种,用Zarrouk培养基培养后,用活藻体和甲醛杀死的藻体分别进行吸附实验;过滤出的藻体置于6×10-3g/L左右浓度的Co2+,Ni2+,Cu2+,Zn2+离子混合液中。结果显示,死、活藻体都具有相似的吸附能力,对Co2+,Ni2+,Zn2+的富积大于203倍,对Cu2+的富积大于185倍;用热水提取、DEAE-纤维素D-23柱和SephadexG-200柱纯化后,获得了纯细胞外壁多糖,其分子量为52kD。将该糖溶液盛在透析袋内,并置于4种离子混合液中进行吸附实验,结果显示,核糖对Co2+,Ni2+,Cu2+,Zn2+的富积倍数分别达1744,1644,1340,1750。藻体和多糖对Co2+,Ni2+,Zn2+的吸附都高于对Cu2+的吸附。比较藻体与多糖对4种离子的吸附结果可见,藻体对离子的吸附主要是多糖的作用;多糖的红外光谱显示,金属离子改变OH和CO-NH的吸收峰,表明这两种基团与金属离子发生了络合作用;对Cu2+的络合滴定测定表明,Cu2+与多糖的结合度为0.40。
引用
收藏
页码:274 / 27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化学诱变剂在实验海洋食物链中的流动以及遗传毒性的检测——镉在褐指藻→中国对虾→欧氏六线鱼实验食物链中的传递 [J].
秦松 ;
林光恒 .
海洋与湖沼, 1993, (05) :542-546
[2]   细菌固定金属的作用机制 [J].
黄淑惠 .
微生物学通报, 1992, (03) :171-173
[3]  
红外光谱实用指南[M].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荆煦瑛等编著, 1992
[4]  
糖类的生物化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吴东儒 主编, 1987
[5]  
复合多糖生化研究技术[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张惟杰主编,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