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麦赤霉病菌优势种——禾谷镰刀菌产毒素能力的研究

被引:39
作者
王裕中
J.D.米勒
机构
[1] 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
[2] 加拿大农部植物研究中心 南京
关键词
禾谷镰刀菌; 毒素; 菌株; 化学型;
D O I
10.13346/j.mycosystema.1994.03.014
中图分类号
S435.121 [病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试验测定了分离自中国小麦赤霉病常发生地区病麦穗上的47个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菌株的产毒素能力。结果表明,它们可以产生25种包括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Trichothecenes)、倍半萜类化合物(Sesquiterpenes)、赤霉烯酮(Zearalenone)和丁烯羟酸内酯(Butenolide)等类的已知次生代谢物。这些菌株属于化学型I,其中,来自我国温暖麦区的菌株都属化学型IA(deoxynivalenol,3-acetyl),并在气候冷凉地区发现化学型IB(deoxynivalenol,15-acetyl)菌株。
引用
收藏
页码:229 / 23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禾谷镰刀菌粗毒素的生物活性及其在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鉴定中的应用 [J].
王裕中 ;
陈怀谷 ;
杨新宁 ;
陆鸣 ;
吴志凤 .
中国农业科学, 1989, (04) :54-57
[2]   江苏省小麦赤霉病菌优势种——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的致病力 [J].
王裕中 ;
肖庆璞 ;
杨新宁 ;
吴志凤 .
江苏农业学报, 1985, (01) :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