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地壳和上地幔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

被引:60
作者
金安蜀
刘福田
孙永智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分布在北京地区各方位上,震中距在20°—100°范围内的120次远震在本区15个地震台上的P波到时,研究北京地区地壳和上地幔的三维速度结构。 在正演时,远震的震源参数(λ、φ、h、o)采用BISC的数据,以J-B模型作为标准地球模型。 在反演中,采用奇异值分解的方法直接解大型超定方程组Gm=t,而不借助于正规方程组GTGm=GTt。 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地壳和上地幔的P波速度存在明显的横向差异。就1972年—1975年的资料所得的结果来看,存在东南的相对低速区(地壳中P波速度低10—14%,在上地幔中低8—9%),西北部的相对高速区(在地壳中P波速度高9%左右,进入上地幔后差异逐渐消失),中部是正常区。 在地表,速度差异带的分布与覆盖层的分布大体一致。而在深部,这种差异带的分布与地震活动性分布相当符合。而且,本区的几次强震:三河—平谷地震(1679年,M=8)、沙城地震(1730年,M=6 3/4)和唐山地震(1976年,M=7.8)的震源正好在这些速度差异带的边界附近。
引用
收藏
页码:172 / 182
页数:11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