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全外交与地区多边机制

被引:6
作者
周士新
机构
[1]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外交政策研究所
关键词
安全外交; 新安全观; 地区多边机制; 上海合作组织;
D O I
10.14093/j.cnki.cn10-1132/d.2014.06.005
中图分类号
D8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中国安全外交的界定具有内涵与外延不断演进的历程,反映了中国应对国内安全问题时所承受的外交压力,并因此而采取的因应新安全观治理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政策措施。中国安全外交体现了中国综合运用外交手段应对和解决国内外安全问题的新思维,超越了将安全问题与外交手段简单结合的传统思维,满足了当前形势下各国处理全球性安全问题的新要求。中国在全球化时代下对国际和国内安全治理的认知,已经超越了国家安全、传统安全和联盟安全,增强了对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与可持续安全的认识。中国在参与东盟地区论坛、东盟防长扩大会议、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海合作组织和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等地区多边机制中的安全外交具有一致性特征,反映出中国试图促进更为包容、更加有效的地区多边安全机制,消除美国军事同盟体系对地区安全形势的负面影响。近年来,中国在国际和地区安全事务中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中国安全外交也处于快速演进过程中,效果已经逐渐显现出来。随着中国提出并逐渐充实和完善亚洲新安全观,中国安全外交也将对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97+153 +153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J].
杨洁篪 .
求是, 2008, (18) :33-36
[2]  
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理论与实践[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09
[3]  
英汉汉英核安全术语[M]. 原子能出版社 , 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 2008
[4]  
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M]. 世界知识出版社 , (美)罗伯特·杰维斯(RobertJervis)著, 2003
[5]   THE PROMISE OF COLLECTIVE SECURITY [J].
KUPCHAN, CA ;
KUPCHAN, CA .
INTERNATIONAL SECURITY, 1995, 20 (01) :52-61
[6]  
Concerts, Collective Security, and the Future of Europe[J] . Charles A. Kupchan,Clifford A. Kupchan.International Security . 1991 (1)
[7]  
Swords into Plowshares:The Problems and Progress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2 Inis L Claude,Jr. Random House . 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