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级变质岩在热液蚀变过程中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行为——以赣东北银山地区双桥山群为例

被引:19
作者
刘丛强
凌其聪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深部物质与流体作用地球化学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地球深部物质与流体作用地球化学实验室 贵阳
[3] 贵阳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4] 武汉
关键词
低级变质岩; 热液蚀变作用;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行为; 银山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5 [元素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对江西银山地区双桥山群绢云母千枚岩及其原岩的稀土及微量元素的研究表明,热液蚀变过程中它们的地球化学行为十分复杂:热液蚀变作用并不使REE淋滤降低,反而导致ΣREE较其原岩普遍升高,但岩体接触带附近蚀变围岩的ΣREE则低于原岩。蚀变岩出现Eu亏损,∑LREE/∑HREE值降低。定量计算显示,∑REE总升幅中有29%~45%是由围岩质量迁移引起的表观浓缩效应,而另外的55%~71%则是流体带入了REE;在绢云母千枚岩中绢云母可能是REE的主要寄主矿物相,REE主要以吸附作用的形式固着在矿物的表面或含有可交换电价的晶体结构层(四面体层和八面体层)的层面上;参与蚀变作用的热液∑LREE/∑HREE值低、Eu强正异常。流体REE的带入可能是造成蚀变围岩较原岩轻重稀土比值降低的主要因素。热液蚀变作用使岩石的Eu被还原成更易活动的Eu2+而活化迁出,导致蚀变岩的Eu负异常更显著;围岩蚀变作用 造成Sr普遍降低,Ba显著升高,而Rb含量相对稳定,这是由其主要寄主矿物相的变化特征所致;Hf、Th、U、V、Cr、Co、Nb、Mo、Ta、Zr表现为惰性,成矿元素Cu、Pb、Zn、Ag和Sn等大量带入,Y、Sc活化迁出。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0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江西银山矿床矿物包裹体研究 [J].
林德松 ;
何国朝 .
矿产与地质, 1990, (03) :50-58+68
[2]   Determination of trace elements in granites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J].
Liang, Q ;
Jing, H ;
Gregoire, DC .
TALANTA, 2000, 51 (03) :507-513
[3]   The Mobility of Rare-Earth Elements During Hydrothermal Activity:A Review [J].
熊永良 ;
翟裕生 .
ChineseJournalofGeochemistry(EnglishLanguageEdition), 1991, (04) :295-306
[4]  
江西银山铜铅锌金银矿床.[M].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江西地质勘查局《江西银山铜铅锌金银矿床》编写组著;.地质出版社.1996,
[5]  
元素地球化学.[M].刘英俊 著.科学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