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省大田作物田间秸秆资源量及其时间分布

被引:80
作者
韦茂贵
王晓玉
谢光辉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国家能源非粮生物质原料研发中心
关键词
生物质; 田间秸秆; 加工副产物; 折标煤量; 时空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216.2 [植物能源];
学科分类号
080702 ;
摘要
准确评估中国秸秆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对秸秆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各省市区不同作物的最新田间秸秆系数评估田间秸秆资源量,确定各作物秸秆热值合理取值折算标煤量,并依据中国主要大田作物田间秸秆成熟期,对各省各作物田间秸秆的时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7—2009年中国年均秸秆量为7.35亿t,包括田间秸秆6.46亿t(折标煤量3.41亿t,占总量87.36%)和加工副产物0.89亿t(折标煤量0.50亿t,占总量12.64%)。三大粮食作物是田间秸秆的主要来源,其中水稻田间秸秆为19 865.13万t,折标煤9 177.69万t,占总量26.90%;玉米田间秸秆为14 947.83万t,折标煤量8 266.15万t,占总量24.23%;小麦田间秸秆为14 373.43万t,折标煤7 833.52万t,占总量22.96%。秸秆量最大的10个省份由高到低依次为河南、山东、江苏、黑龙江、安徽、四川、广西、湖南、河北、湖北,变化范围为3 772.15~7 295.06万t,折标煤为1 908.83~3 999.61万t,这10省总量占全国总量62.46%。田间秸秆成熟时间分布不均,第三季度(7—9月)最多,秸秆折标煤占总量44.49%;其次为第四(10—12月)和第二季度(4—6月),分别为25.26%和24.27%;第一季度(1—3月)最少,只占总量的1.37%。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4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我国不同地区主要大田作物田间秸秆成熟期 [J].
韦茂贵 ;
王晓玉 ;
谢光辉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2, 17 (06) :20-31
[2]   中国各省大田作物加工副产物资源量评估 [J].
郭利磊 ;
王晓玉 ;
陶光灿 ;
谢光辉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2, 17 (06) :45-55
[3]   近30年来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的时空分布 [J].
朱建春 ;
李荣华 ;
杨香云 ;
张增强 ;
樊志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04) :139-145
[4]   大田作物秸秆量评估中秸秆系数取值研究 [J].
王晓玉 ;
薛帅 ;
谢光辉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2, 17 (01) :1-8
[5]   吉林省玉米秸秆资源量及综合利用情况分析 [J].
安载学 ;
穆楠 ;
李万良 .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 (02) :937-938+941
[6]   咸宁市秸秆资源潜力估算及能源化利用分析 [J].
聂飞 ;
王宇波 .
湖北农业科学, 2011, 50 (24) :5075-5078
[7]   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方法研究 [J].
田宜水 ;
赵立欣 ;
孙丽英 ;
孟海波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S1) (S1) :583-586
[8]   中国生物质原料资源 [J].
石元春 .
中国工程科学, 2011, 13 (02) :16-23+2
[9]   中国非禾谷类大田作物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 [J].
谢光辉 ;
王晓玉 ;
韩东倩 ;
薛帅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1, 16 (01) :9-17
[10]   中国禾谷类大田作物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 [J].
谢光辉 ;
韩东倩 ;
王晓玉 ;
吕润海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1, 16 (01)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