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湾浮游动物的昼夜垂直移动

被引:9
作者
尹健强
张谷贤
黄良民
李开枝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海南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 广东广州
[3] 海南三亚
关键词
三亚湾; 浮游动物; 昼夜垂直移动; 环境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885.3 [];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1998年11月和1999年1、4、8月在三亚湾(109°28′6″E,18°13′36″N;水深约15m)进行了24h的浮游动物昼夜连续分层采样。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的昼夜垂直移动季节变化显著,春季在中上层(0—10m)分布,夏季营显著的白天下降、夜晚上升的移动。三亚湾浮游动物的昼夜垂直移动可划分为移动显著和不显著两大类型,前者又可划分为白天下降、夜晚上升,白天上升、夜晚下降,傍晚和清晨上升、白天和夜晚下降3种类型;后者又可划分为中上层分布和各水层均匀分布2种类型。此外,有些种类的昼夜垂直移动无明显的规律。光照是影响浮游动物昼夜垂直移动的重要因素。浮游植物密度与浮游动物的昼夜垂直移动关系不密切。夏季浮游动物的大型种类肥胖箭虫(Sagittaenflata)、亚强次真哲水蚤(Subeucalanussubcrassus)可以穿越温跃层的上界而进入表层。浮游动物昼夜垂直移动的幅度不但与种类的个体大小有关,而且也与水深和种类的习性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南沙群岛海区毛颚动物的昼夜垂直移动 [J].
张谷贤 ;
尹健强 .
热带海洋学报, 2002, (01) :48-56
[2]   东海浮游动物昼夜垂直移动的初步研究附视频 [J].
王克 ;
王荣 ;
高尚武 .
海洋与湖沼, 2001, (05) :534-540
[3]   厦门港浮游甲壳动物昼夜垂直移动的初步研究 [J].
黄加祺 ;
许振祖 ;
李应仁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6, (02) :215-222
[4]   厦门港水母类昼夜垂直移动的初步研究 [J].
许振祖 ;
黄加祺 ;
王文樵 .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04) :501-507
[5]   光对中华哲水蚤昼夜垂直移动的影响 [J].
罗会明 .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3, (01) :82-87
[6]  
大亚湾海洋生态文集.[M].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编];.海洋出版社.1989,
[7]  
郑重文集.[M].郑 重著;.海洋出版社.1987,
[8]  
海洋浮游生物生态学文集.[M].郑重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
[9]  
我国西沙、中沙群岛海域海洋生物调查研究报告集.[M].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编;.科学出版社.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