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复原力:一个四维分析框架与实证研究

被引:20
作者
廖敬文
张可云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复原力; 东北老工业基地; 东北振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运用包括抵抗力、复原速度、经济结构变化和复原路径变化的四维复原力框架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东北老工业基地抗冲击能力较弱,经济结构较敏感,复原速度较慢,并已陷入有偏负复原路径;整体来看,东北老工业基地复原力欠佳,振兴之路任重道远;工业及以其为核心的产业体系陷入路径依赖的负锁定困境是造成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复原力不足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复原力,既要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削弱以往路径依赖和负锁定对复原力的消极影响,又要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保留作为复原力源泉的人力资本,更要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助力地方与企业把握外部发展机遇并增强内部自主创新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Resilience: An Evolutionary Approach to Spatial Economic Systems[J] . Aura Reggiani,Thomas De Graaff,Peter Nijkamp. &nbspNetworks and Spatial Economics . 2002 (2)
[2]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of Workers in High-Risk Occupations [J].
de Terte, Ian ;
Stephens, Christine .
STRESS AND HEALTH, 2014, 30 (05) :353-355
[3]   Towards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on Regional Resilience [J].
Boschma, Ron .
REGIONAL STUDIES, 2015, 49 (05) :733-751
[4]   基于演化弹性理论的中国老工业城市经济转型过程比较 [J].
关皓明 ;
张平宇 ;
刘文新 ;
李静 .
地理学报, 2018, 73 (04) :771-783
[5]   经济韧性问题研究进展 [J].
苏杭 .
经济学动态, 2015, (08) :144-151
[6]  
Resilience certification for commercial buildings: a study of stakeholder perspectives[J] . Barbara J. Jennings,Eric D. Vugrin,Deborah K. Belasich. &nbspEnvironment Systems and Decisions . 2013 (2)
[7]   区域经济韧性研究进展和在中国应用的探索 [J].
孙久文 ;
孙翔宇 .
经济地理, 2017, 37 (10) :1-9
[8]   区域经济弹性研究述评及未来展望 [J].
胡晓辉 .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2, 34 (08) :64-72
[9]   区域弹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 [J].
彭翀 ;
袁敏航 ;
顾朝林 ;
彭仲仁 .
城市规划学刊, 2015, (01) :84-92
[10]  
How Regions React to Recessions: Resilience and the Role of Economic Structure[J] . Ron Martin,Peter Sunley,Ben Gardiner,Peter Tyler. &nbspRegional Studies . 201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