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三种典型土壤地类造林技术

被引:5
作者
曹世雄 [1 ]
陈莉 [2 ]
高旺盛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区域农业发展研究中心
[2] 延安市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
人工造林; 适土适树; 黄绵土; 红胶泥; 风化岩沫土; 穴衬膜栽植技术;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05.0196
中图分类号
S725 [造林技术];
学科分类号
090702 ;
摘要
中国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由于长期水土流失的侵蚀切割作用,表层土壤流失殆尽,黄绵土母质、红胶泥土以及土壤与岩石过渡类型———风化岩沫土等土壤类型依次裸露了出来,形成了3种典型的土壤地类,增加了造林的难度。由于红胶泥与风化岩沫土土壤瘠薄,当地林业部门认为这两种土壤地类不能造林,因此,传统造林只在黄棉土进行。为此,提出了“适土适树,因土制宜”的造林原则和“穴衬膜栽植技术”,以扩大适宜造林的土壤类型。穴衬膜栽植技术是指树木栽植时,在挖好的栽树坑底部和四周衬贴一层防渗薄膜(厚度为0.0007 mm可降解塑料薄膜),树木栽好覆土浇水后,再在地表面覆膜,防止栽树浇水(施肥)的渗漏和蒸发,使树根在较长时间内处于含水量较高、四周封闭的潮湿土壤之中,从而达到提高成活率和促进林木前期生长的目的。1997~2001年,我们在黄土丘陵区陕西省延安市下砭沟小流域采用田间对比试验法进行了5年试验,结果表明,穴衬膜栽植技术促进浅层根系的生长发育,保水作用可持续4个月以上,对各种树木成活率和生长量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在黄土丘陵地区这3种土壤地类采用穴衬膜栽植技术可达到良好的造林效果,特别是红胶泥和风化岩沫土地类主要位于沟谷两岸,地下水供给较为充裕,是浅根性植物生长发育的良好土壤类型,科学混交可获得更好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537 / 1542+1552 +155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黄土集水造林地土壤热特性的研究 [J].
贺康宁 ;
王斌瑞 ;
张光灿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0, (03) :27-32
[2]   保水剂在造林绿化中的应用 [J].
王斌瑞 ;
贺康宁 ;
史长青 .
中国水土保持, 2000, (04) :25-27
[3]   刺槐人工林培育实践的认知 [J].
彭鸿 ;
陈晓荣 ;
余仲东 .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05) :11-15
[4]   晋西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刺槐林分需水量的研究 [J].
侯振宏 ;
贺康宁 ;
张小全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3, (04) :180-183
[5]   黄土丘陵区土壤分布规律及其与林业生产关系──以延安地区为例 [J].
李菊香 .
水土保持通报, 1995, (05) :47-50
[6]   黄土半干旱区集水造林条件下林木生长适宜的土壤水分环境 [J].
贺康宁 ;
张光灿 ;
田阳 ;
史常青 ;
宋吉红 .
林业科学, 2003, (01) :10-16
[7]  
山地农业[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曹世雄著, 2001
[8]   集流抗旱造林技术优化模式研究 [J].
余清珠 ;
王进鑫 ;
高文秀 ;
郭启程 .
水土保持通报, 1993, (04) :15-19
[9]   渭北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根系分布特征及抗旱性研究 [J].
赵忠 ;
李鹏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2, (01) :96-99+107
[10]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林木生长适宜土壤水分环境的研究(英文) [J].
张光灿 ;
贺康宁 ;
刘霞 .
水土保持学报, 2001, (0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