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未来技术学院探索:重混、领域、个人专业与能力本位

被引:8
作者
卢晓东 [1 ]
黎维君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
[2]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 颠覆性技术; 专业; 跨学科; 能力本位教育;
D O I
10.16298/j.cnki.1004-3667.2022.04.05
中图分类号
G649.313 [];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未来技术学院承载着培养未来关键核心技术领军人才、实现颠覆性技术突破的使命。颠覆性技术意味着“勇舍”/否定趋于成熟的技术。我国未来技术学院刚起步,勇舍并不充分。以日本九州大学共创学部为个案,探究其人才培养目标、“领域”划分、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入学选拔与高中-大学衔接。从“重混”视角审视,共创学部本质是面向人的需要,将自然科学/技术知识+人文、社会知识深度融合的第三类重混。共创学部的启示包括:探究未来技术学院核心方向能否聚焦于第三类重混;给予部分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自主权;建设个人专业;培养学生的问题自生成能力;把握“领域”概念,探索问题性学术;以面向未来的建构性能力本位教育为着力点。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别太在意通向何处 [J].
苏力 .
开放时代, 2022, (01) :32-40
[2]   “重混”:颠覆性技术创新视野中的新工科 [J].
卢晓东 .
中国高教研究, 2021, (07) :20-28+41
[3]   日本共通考试现状多角度分析:政府、学校和社会舆论 [J].
闵乐平 .
比较教育研究, 2021, 43 (05) :75-82
[4]   未来技术学院如何引领未来 [J].
刘进 ;
林松月 ;
吕文晶 ;
陈劲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1, (02) :15-21+31
[5]   未来技术人才培养:挑战与体系重构——基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的案例研究 [J].
刘继安 ;
李岳璟 ;
丁黎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1, (02) :22-31
[6]   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未来技术领军人才培养 [J].
林健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21, 42 (01) :40-50
[7]   “打散分班”原理探析:返回赫尔巴特 [J].
卢晓东 ;
满都拉 .
教育学术月刊, 2018, (01) :3-15
[8]   能力本位教育的历史与比较研究——理念、制度与课程 [J].
黄福涛 .
中国高教研究, 2012, (01) :27-32
[9]   本科专业划分的逻辑与跨学科专业类的建立 [J].
卢晓东 .
中国大学教学, 2010, (09) :10-15
[10]  
技术的本质[M].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布莱恩·阿瑟,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