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山区和平原景观指数粒度效应分析

被引:3
作者
侯绍洋
李贻学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
关键词
GIS; 山区; 平原; 景观指数; 粒度; 尺度转折点; 对比分析;
D O I
10.16318/j.cnki.hbnykx.2010.05.009
中图分类号
Q149 [生态学其他分支学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和茌平县土地利用图为对象,以景观格局分析程序Fragstats 3.3为分析工具,探讨了不同地形条件下景观指数随粒度增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尺度转折点不是1个值,而是1个相对较小的区间;地形越陡、景观格局越复杂,所发生的第1尺度转折点的粒度就越小;第1尺度域是选择适宜粒度的较好取值范围。对山区土地利用图进行景观指数计算的适宜粒度范围是90~110 m,平原土地利用图的适宜粒度范围是120~140 m。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1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粒度变化对上海市景观格局分析的影响 [J].
孟陈 ;
李俊祥 ;
朱颖 ;
吴彤 ;
肖志坚 ;
张国科 .
生态学杂志, 2007, (07) :1138-1142
[2]   粒度效应对城—乡过渡区景观格局分析的影响 [J].
国庆喜 ;
肖少英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4, (02) :49-51
[3]   景观指数的粒度变化效应 [J].
赵文武 ;
傅伯杰 ;
陈利顶 .
第四纪研究, 2003, (03) :326-333
[4]   Indices of landscape pattern [J].
O'Neill, R. V. ;
Krummel, J. R. ;
Gardner, R. H. ;
Sugihara, G. ;
Jackson, B. ;
DeAngelis, D. L. ;
Milne, B. T. ;
Turner, M. G. ;
Zygmunt, B. ;
Christensen, S. W. ;
Dale, V. H. ;
Graham, R. L. .
LANDSCAPE ECOLOGY, 1988, 1 (03) :153-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