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Bt基因抗虫棉对亚洲玉米螟抗性的研究

被引:7
作者
黄东林
柏立新
戴燕
李建华
机构
[1] 扬州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系
[2]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棉; 玉米螟; 存活发育; 繁殖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62 [棉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转Bt抗虫棉苏抗 10 3与GK 2 2对玉米螟抗性的研究结果显示 :(1)用苏抗 10 3嫩叶、铃、花、蕾饲喂第三代玉米螟幼虫 ,最终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达 10 0 %、95 .83%、83.33%与 10 0 %。校正化蛹下降率分别达10 0 %、92 .31%、5 0 .0 7%与 10 0 % ,校正幼虫成蛾减退率分别达 10 0 %、90 .92 %、0 %与 10 0 %。 (2 )人工饲料中加入 5个不同浓度苏抗 10 3嫩叶饲喂第二代幼虫 ,除 0 .4 %浓度 ,幼虫校正死亡率与成蛹下降率均为 10 0 %。0 .4 %浓度的幼虫期延长 2 0 .6 8% ,蛹重下降 18.2 4 % ,蛹期延长 19.79%。 (3)人工饲料中加入 5个浓度的苏抗 10 3或GK2 2嫩叶分别饲喂第三代幼虫 ,苏抗 10 3上幼虫校正死亡率较第二代有所下降 ,分别为 3.0 4 %、- 16 .6 8%、2 8.2 %、33.33和 75 %。GK2 2上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 3.13%、2 6 .89%、4 5 .6 9%、70 .86 %和6 8.0 9%。其幼虫校正死亡率及幼虫期、蛹期、成虫校正减退率均有随浓度增加而上升的趋势。较亲本棉 ,对蛹重、雌成虫寿命、单雌产卵量、卵孵化率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上述研究结果表明 ,苏抗 10 3与GK2 2影响棉田玉米螟幼虫与蛹的存活与生命力 ,进而影响其成虫繁殖力而表现出良好抗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取食转Bt基因棉等植物对甜菜夜蛾生长发育和药剂敏感性的影响 [J].
薛明 ;
董杰 ;
张成省 .
植物保护学报, 2002, (01) :13-18
[2]   转双价基因(Cry1Ac+CpTI)抗虫棉(ZGK9712)对小地老虎抗虫性研究 [J].
崔金杰 ;
夏敬源 ;
马艳 .
棉花学报, 2002, (01) :3-7
[3]   抗棉铃虫棉花新品系的室内和田间抗虫性鉴定与综合评估 [J].
柏立新 ;
束春娥 ;
郭志刚 ;
何金龙 .
江苏农业科学, 2001, (06) :26-29
[4]   转基因抗虫棉对甜菜夜蛾的抗性研究 [J].
夏敬源 ;
崔金杰 ;
常蕊芹 .
中国棉花, 2000, (09) :10-11
[5]   我国转基因Bt棉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 [J].
戴小枫 ;
王武刚 ;
董双林 ;
杨雪梅 ;
宋晓轩 ;
郭予元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998, (02) :9-15
[6]   转基因抗虫棉的抗性鉴定 [J].
束春娥 ;
柏立新 ;
孙以文 ;
孙洪武 ;
黄骏麒 ;
倪万潮 ;
吴敬音 ;
张震林 ;
束春娥 .
江苏农业学报, 1997, (01) :23-27
[7]  
棉花病虫害防治新技术[M].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戴志一等编著, 1999